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代语言哲学导论歪解笔记(3)

2019-08-20 22:30 作者:沙耶さん  | 我要投稿

(接上文,笔记(2))

2.罗素的的摹状词理论

上文中,罗素的四个质疑主要源于他对摹状词的研究,而他对摹状词的研究要从他对一个词——the——的关注说起。

罗素并没有直接给出“the”的定义,而是通过间接的方法,通过语境来揭示“the”和句子的“逻辑形式”,下面罗素对“the”语境定义的命题:

命题(5):the author of 冰菓 is 米泽穗信

罗素指出,我们不要被句子的表面结构欺骗,而是要找出句子的逻辑形式。观察该词的主词/主语——the author of 冰菓,罗素认为,the隐藏/缩写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量词语言结构。所谓量词,即量化普遍词项的词,如:一堆甜甜圈,没有吸血鬼,6个超能力者。

命题(5)可改写为三个量化一般陈述句的合取式,即:
(5a) At least one person authored 冰菓

(5b) At most one person authored 冰菓

(5c) Whoever authored 冰菓 was 米泽穗信

我们用W来代表谓词“写了冰菓”,用S来代表谓词“是米泽穗信”,可用逻辑形式简写为

(a) (x)Wx

(b) (x)(Wx(y) (Wy(y = x)) 

(c) (x)(WxSx)

将这三个逻辑式合并,可得:(d) (x)(Wx & ((y) (Wyy = x) & Sx))

(d)正是罗素所谓的,命题(5)的逻辑形式,有别于命题(5)的表面语法形式

罗素认为,意义指称论会出现四个难题(见前文)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分清表面语法结构和

逻辑结构,将不是单称词项的表达式,看做了单称词项。

下文中,罗素将一一解决这四个难题。

3.罗素对四个难题的解决方案

A.非存在物难题

重新观察命题(1):(the)不喜欢小糸侑的七海灯子是渣男

我们重新将命题(1)改写为以下三个量化一般陈述句

至少有一个人是不喜欢小糸侑的七海灯子

至多有一个人是不喜欢小糸侑的七海灯子

谁是不喜欢小糸侑的七海灯子,谁就是渣男

让我们重新回顾下有关命题(1)的六个陈述:

①命题(1)是有意义的

②命题(1)是主谓句
③命题(1)一个主谓句是有意义的,当且仅当,该主谓句意指出一个个别对象,并将某些属性归属于这一对象

④命题(1)的主语(主词)无法意指任何存在的东西

(注:即不存在不喜欢小糸侑的七海灯子,或者换用一个更经典的例子——当今的法国国王,这一对象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
⑤命题(1)不能同时满足前四个陈述,要么命题(1)无意义,要么命题(1)的主语(主词)能意指出某个不存在的事物

⑥然而,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这样的事物(即,不存在的事物无法被意指)
(注:如果某个事物不存在,这意味我们无法用任何经验去了解这一事物,也就无法指示/意指这一事物,这正是指称论将语词和现实事物联系起来后,产生的难题)

在这六个陈述中,罗素天才般的质疑了②。罗素指出,主词“不喜欢小糸侑的七海灯子”并非一个单称词项,而是多个量化的普遍词项的缩写。回到这个例句,三个纯粹一般陈述的合取式即使没有识别出任何实在的个体,也可以是有意义的。


B.否定存在句:
观察命题(7):当今的法国国王不存在

罗素用如下的方式重构其逻辑形式:

至少有一个人是当今的法国国王

至多有一个人是当今的法国国王

谁是当今的法国国王,谁就不存在

这里的矛盾在于,第一个合取式和第三个合取式相互矛盾,罗素指出,不(not)这一否定词,并非是对谓词“存在”的限定,而是对句子整体的限定,即:

并非:(当今的法国国王存在)/(当今的法国国王存在)是假的

用逻辑符号表示,用E表示谓词存在,即:

~(x) (Kx & ((y) (Kyy = x) & Ex))

在这个式子中,我们并未谓述/意指一个不存在的个体,对于限定摹状词来说,否定存在句的难题就消失了。

罗素在这里使用的方法被当代语言哲学称为“辖域区分”(scope distinction),意义指称论中,量词具有较“宽”的辖域,摹状词是初现的,否定判断被放在量词辖域之内。而在罗素的处理方式中,量词具有较“窄”的辖域,摹状词是次现的,否定判断被放在量词辖域之外。


C.同一性难题/等词陈述难题:

观察命题(8):化名是六小龄童的人是章金莱

罗素用如下的方式重构其逻辑形式:

至少有一个人的化名是六小龄童

至多有一个人的化名是六小龄童

谁的化名是六小龄童,谁就是章金莱

如此,我们就能解释在一个等词陈述中,我们为何获得了更多的知识:首先,罗素认为该形式仅在表面语法意义上是等词陈述,在逻辑形式上,是给专名章金莱谓述了一系列属性的主谓句。其次,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些关于章金莱和六小龄童的知识。最后,这也合理诠释了等词陈述的偶然性(其实可以根本没有六小龄童,或者不止一个(人人都是)六小龄童)。

关于真正的等词陈述如何既是真的,又是提供信息的,这点将在第三章进行讨论。



D.(等外延)替换难题/同类替换难题

观察命题(9):法老相信在晨间出现的最亮星是金星

在晨间出现的最亮星 替换为 在暮间出现的最亮星。两者的所指物都是金星,但是法老并不相信在暮间出现的最亮星是金星,此时金星等外延替换,句子的真值发生了改变。

罗素用如下的方式来重构其原句的逻辑形式:

法老相信:(至少有一颗星是金星&至多有一颗星是金星&哪颗星是金星,哪颗星是在晨间出现的最亮星)

重构其替换后的逻辑形式:

法老相信:(至少有一颗星是金星&至多有一颗星是金星&哪颗星是金星,哪颗星是在暮间出现的最亮星)

两句话完全涉及不同的信念,原来的单称词项已经被“分析”成摹状词,所以从逻辑形式的角度上来看,根本不构成“替换”,同类替代问题也就不仞而解了。




当代语言哲学导论歪解笔记(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