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林悟道《韩非子-有度》 第八章 雠法

2023-07-25 08:44 作者:红林主人  | 我要投稿

红林悟道《韩非子-有度》 第八章  雠法

在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亡国之廷无人”的局面,朝堂无人臣,并不是朝廷真的没有大臣,而是大臣们都去权臣之府拜谒议事,不再尊君为国了,大臣相尊小臣养人,不再尊君和守职。韩非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根子在君主,君主不依法断事,任由权臣为之,这样上行下效,全国上下的官吏都弃法谋私,国必混乱。那么在韩非子看来在选人用人方面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呢?

答案是很明显,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当然是依法而为了。“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意思就是明君用法选人,不用自己的意愿与习好推举。在科举制还没有成为国家选人的法定做法前,举荐制确实是有效的选人方式,但也存在问题,“以誉进能、以党举官”的现象很普遍,因为没有标准人为因素就过重。韩非子这里的“使法择人”应该还不是科举制,只能是当时的选人制度,有点像现在公司的应聘制,有一点的流程罢了。朝官举荐进入审核程序,审核通过了就可以任用,所以这里的举荐很重要,是门槛。我想当时的举荐没有量的标准,但有质的准则,可能就是对众家学说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侧重点在实际应用上,因为当时诸侯纷争战乱不断,社会问题突出,君主想听的是治国安邦的主张。

“使法择人”的好处与作用“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意思就是用法定功,不用自己的心意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自以为是是一切人类灾难的原点。“使法量功”就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没有自以为是的局限,让制度标准来做评判,这样就会更加公平与平等。现代教育其实是“制度化”与“标准化”的教育,在分数面前平等,在答案面前以标准为准,其它都是“非”的范围。“不自度”真的是无上的境界,跳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将“不自度”放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超出哲学范畴的思想,我们还在思考“何在、何来、何去”时,韩非子告诉我们“不自度”,不要再自以为是了,你认知的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用脱离人的认知方式与方法来看待这个世界与宇宙。

“使法量功”的好处与作用是“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意思就是能干的人不可能埋没,败事的人不可能掩饰,徒有声誉的人不可能升官,仅受非议的人不可能斥退。世间的事物本是简单至极,一旦加入人为因素就变得复杂了。“使法量功”就是简单的做法,一加一永远等于二,其它答案都是错的。皇帝没有穿衣服,这是实事,一旦加了人为的因素,有人说好看,有人说没有穿,事情就复杂了。

使法,群臣之间的关系也就简单了,“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意思就是君主对臣下就辨得清楚而易于控制了。社会关系无外乎人情与事务,人因事而交,情因交而生。如果君主按法律断事,按制度奖罚,臣子按规章办事,那么君主管控臣子就容易简单了,一切按法律条文办理,何来的难事,是什么就是什么。依法办事有这么多的好处,韩非子最后说“故主雠(chou)法则可也。” 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chou)法则可也。】,

在公司管理中,选人用人与奖罚,按制度办理就好了,别无它法。治国要依法,治司也一样。用岗位要求招聘人,用岗位培训培育人,用岗位职责用好人,用奖罚制度约束人。切记对于亲戚朋友介绍来的人,也要用公司的人事制度来处理,不能因为有特殊关系而破坏公司的用人制度。人,是事物的主体,人选错了用错了,事物自然就不会成功。


红林悟道《韩非子-有度》 第八章 雠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