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纪念“关中拍客”十周年(2012—2022)

2022-01-26 09:06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我的个人专栏“关中拍客”以发布陕西的名胜古迹、博物馆展览、文物与考古遗址等照片为主,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我的“关中拍客”专栏已经十年了!从论坛到博客,从微信朋友圈到公众平台,再到今日头条、微博、抖音等,我的“关中拍客”专栏已经形成自媒体矩阵——



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读书期间,我特别喜欢把自己拍摄的文物古迹照片发布到学院的西岳论坛上。2012年1月16日,在多位老师的支持下,我的个人专栏“关中拍客”在西岳论坛正式推出。过去,在这个论坛上,只有重要的老师才有自己的专栏,我的“关中拍客”应该是第一个学生专栏。

 

当时,我读大学四年级。随后,我又继续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读了两年研究生。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以西岳论坛的“关中拍客”专栏为主,相继发布了500多篇图文,展示了将近20000张照片。这些内容不仅涵盖关中大地的古迹遗址,而且展示了本人的外出游览、考古实习和参观考察。

 

从2012年至2015年,在西岳论坛的年终评奖活动中,我的“关中拍客”专栏均被评为“年度最佳专栏”。由于发帖数量很多,我也一直被评为“年度劳模(年度发帖王)”。





2014年6月30日,研究生毕业之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臧振教授,曾经为我题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耕不辍,拍照不止。”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这十六个字,一直激励着我,在“关中拍客”专栏上,坚持不懈地奉献精彩的图文。

 

2017年1月16日,在“关中拍客”专栏五周年时,赵超老师热情地题字相赠,落款处用质朴的文字写道:“秦之宫,汉之关,唐之塔,明之寺。略有所观者,皆录而布之也。”寻觅古迹,记录历史,传播文化,让我更加清晰地明确了自己应该怎么样去搞好“关中拍客”专栏。




2015年4月4日,我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命名为“关中拍客”。从此以后,我的注意力从西岳论坛,逐渐转移的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从学校发展到社会。除了展示文物古迹的照片外,我还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暴露出文博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的“关中拍客”微信公众平台在陕西文博行业内声名鹊起。

 

2017年1月1日,我发布了自己设计的“关中拍客”标识。外侧的圆形象征关中盆地的自然山水,四个缺口代表四大名关;内侧的方形象征古都西安的历史文脉,四个缺口代表四扇城门,正中间的一点代表钟楼,将西安城市的基本格局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7年6月3日,我花费3600元钱,购买了一台大疆精灵3无人机,开始航拍陕西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2018年8月18日,我花费10000元钱,购买了一台大疆精灵4无人机,自己操作无人机的航拍水平明显提高。随后,按照不同的主题,航拍陕西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博物馆等,成为自己今后进行学术研究的珍贵图片资料。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将自己航拍的图片和视频对外发布,让大家从空中俯瞰陕西的各种历史遗迹。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了站在地面观看的缺陷,感受到历史遗迹的宏观面貌,让我的“关中拍客”专栏的内涵更加丰富。随后,我开始涉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回望过去的十年,我的“关中拍客”专栏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岳论坛,发展到微信公众平台、搜狐公众平台、今日头条、新浪微博、抖音、B站等自媒体矩阵。在陕西文博行业,我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获得90后“一哥”的特别称号。

 

凡是未来,皆有可期。展望未来的三十年,作为个性鲜明的90后,作为陕西文博系统的工作者,作为“关中拍客”专栏的运营者,我要走出一条跟绝大多数业内前辈都不同的路线。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寻,不拘泥于“学者”的身份,不困扰于“政客”的追求,在陕西文博行业下一盘大棋……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纪念“关中拍客”十周年(2012—202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