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冥想——《不羁的灵魂》梳理阅读(二)~
开始第三章,释放你自己,我在导图中写的是,获得自由
内容比较多,就分两个图吧

在前两章讲了两大奥秘,是意识和能量,找到意识,拥有能量,分辨出室友,回到自我,释放印象,获得能量
接下来这章我觉得还是在说印象,之前的印象说的是痛苦和快乐,我们想要逃避或者执念,导致了能量的阻塞,第三章其实我觉得是分析,分析为什么不要逃避或者执念
从客观上来说,世界是客观的世界,我们主观想要定义和控制,就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从个体上来说,我们执念的东西,其实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所以我们失去了自由
因此分析下来,不要有什么“应该”,不管是客观事物,还是他人,我们怎么可能控制这些。。。其次,不要抗拒逃避情绪和问题,这不代表我们自己有问题,就观察感受释放掉,能获得真正的,我最渴望的——自由!

后半段在反复让我们理解痛苦,不要执念,不要虐待精神,痛苦就痛苦,好好经历,美好其实一直都在
我已经发现很多部分都是重复的,书里在反复论述,反复反复的说,有点像我讲话时的自由发挥,各种强调和念经。。。
好像这本书也是在对谈话和演讲的整理,等我over掉全部,会重新合并和调整框架结构
第三章就这样over了

在开始第四章之前,我想先把前面几章再梳理一遍
昨天晚上在心里回忆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到引言里的,不再有疑惑,不再缺乏力量,也不再责怪他人
就想到,“有疑惑”应该就是对很多事情有设定或者说,有抱怨吧,国家怎么这样呢,这人怎么这样呢,这天怎么这么热,他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公司怎么招这样的人,满心的不公不爽不乐意,说是疑惑,其实这种并不是一些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从认知层面上做突破就行了,明白“客观”这个词。曾经有句话很有名,我觉得就像“自我”这样难以理解,就像是“你要对自己诚实”这句话一样难以理解,“改变你能改变的一切,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一切,用智慧区分两者的区别”,而我们的这些疑惑,就应该是“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的范围,而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我今天要不要扩大认知范围,我能做哪些事情,有哪些的确就是我控制不了的,我要专注哪里
这个点的联系让我有了收获的感觉
缺乏力量,就是动力吧,在行为内核上,其实目标-认知理解决策-行动复盘这条链,从头到尾都有动力在推动环节像前走,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找到了自我,就能让很多情绪不再阻碍能量,我在上面整理过,室友很吵是因为有很多情绪憋在心里,或者是很想要控制感和安全感,后者是执念,两者都是通过改变认知能瞬间改变的事情,缺乏力量的原因应该也是这两种,情绪,和完美主义
起明的时候教练说过,90%的基层问题,都是情绪问题,我觉得情绪这个,在书里倒是没有很多的分类论述呢,回头注意下,把控制欲和安全感定为完美主义有点欠妥当,缺乏力量的原因应该是就是情绪,缺乏安全感是一种畏惧,那也是情绪啊
不再责怪他人,其实就跟有疑惑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人生的问题,其实就一个吧,想要世界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想要“万事如意”,客观世界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不能理解,有疑惑,他人行为跟自己认为的不一样,就有情绪,事情的进展和自己期待的不一样,就责怪他人
所以我觉得,问题就在于,区分能改变和不能改变
这在我做销售的时候也学习思考过,ABCD客户分类的时候,为什么B类客户是有钱没需求,而不是没钱有需求,因为钱这个现实是很难改变的,而需求是我们可以沟通改变的,所以销售的秘诀就是,跟有钱人做朋友
当然现在信用卡提前消费这么厉害,但是做人还是要符合自己的三观,个人认为学习这个东西做投资是没问题的,其他的消费购物,还是不太想劝的
好了,引言的思考总结一下,人生的问题,其实就是希望世界按自己的想法运转,但是现在我选择的人生理论,是像庄子的养生主那样,昨天听中国文学史,教授说游刃有余最早的意思不是熟能生巧,做事熟练,而是刀刃不要与骨头相撞,人要善于“钻空子”,不要对抗,否则刀刃会卷会有口子,人也会受伤,这样就不养生了
包括其实虔诚的教徒其实生活阻力会小,因为基督教里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人顺从就好,佛教向善,道教法自然,都是一种“不对抗”的思想,基数如此之大,一定是有智慧的
其实这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是相反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真的是彼此成就的,还是回到那句“改变能改变的一切”,这就是做自己能做到的一切,“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一切”,这就是不要带什么情绪不要想控制世界、他人、事情的发展,“智慧的区分”真的是特别难的
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呈现的只是结果,而真正的路途,是十赌九输,值不值得压上生命,就看个人了,尊重他人的选择,也接纳自己的选择

下面再温习下前面的章节,还是那个,具体的情绪有哪些,其实书里应该是没有做细分析的,因为他说了“你想搞明白逻辑也不能让释放变得更容易,只需要现在就放手”
那我后面重读的时候,注意搜集整理一下里面的情绪种类和分析吧
能量的封闭,就是我们的执念,或者是我们厌恶害怕的东西,还是可以归类于我们想让事情的发展按我们所想的来,放松,做想做的,能做的,其他的时候,就放松
我期待着自己以后能静静的冥想练功啊。。。。。再等等,我现在有很多想学的东西,想重新建立框架的时候,这是我在学了记忆力之后,想要重新建立的体系,其实也是我的执念,对曾经不会念书的执念。。。。我觉得理论上明白了,但是实践上,我必须要实践^_^,才有发言权

第三章的获得自由,又一步说明了我们想要世界“如意”导致了我们的不自由,又说明我们逃避的东西,是怎样束缚了整个生命
我们想要逃避的痛苦,其实直面,感受和放松就行了,情绪消散后,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情绪经过的时候,放松感受,痛苦就穿过,快乐也穿过,一切都穿过,而自己活在此刻,做能做的事情,就是这样就可以了
再一次清晰了结构,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学习第四章了

我们有许多自我构建,身份、梦想、观念、信仰,我们有许多标签给自己和外界贴,喜欢、讨厌、追求、远离,这些都像是个堡垒一样,在现实与内心世界之间破碎,重组,挣扎,战斗
原来顿悟就是回到自我,观察这一切,却不参与,不拒绝,不挽留
不要害怕失控,事实上,没有什么是真正可控的,人是变化的,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来,也许我们自己构建了个形象,迷惑了他人,而他人的构建,也迷惑了我们自己,曾经我非常喜欢小说,不能离开小说超过10天吧,但是现在,因为这本书,我获得了很多宁静,我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看小说了,不过^_^,晚上会听着小说睡觉
在刚开始对不羁的灵魂有感悟的初期,我可以不用听着小说也能安然入睡,夜里醒来能继续去睡,午睡也能睡着,不过停了一些日子没有再学习的时候,感觉好像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却不能继续那么有效了,不过今天看了以后,我午睡都能很宁心静气的
痛苦其实就是边界,穿过那边界,就会有宽广的世界,对于边界,我自己有感觉的,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感觉自己的成长,成长期,停滞期,成熟期,痛苦期,我心里很清楚,每次痛苦之后,自己都会不一样,所以慢慢的,我的人生不害怕痛苦了
正因如此,我才能面对妈妈的病情,痛苦是不能逃避的,迎上去,一切感觉都穿过自己,做一些能做的,就是这样

第四章比较长,这是后半部分

第四章讲了两个概念的真意——顿悟,和执着
执着建立起了堡垒,而顿悟,则是走出自己建造的堡垒
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其实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
曾经我们的那把刀,看似挥向世界,但其实,是在把自己割的遍体鳞伤吧,成佛,不是一种荣耀或是追求,只是,放过了自己
今天就这样over吧,之前就觉得自己信佛了,不过不执着于身份,现在这样真的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