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朝圣】最强关帝庙-2021.10.6

在去运城的高速上,看到了指向解州关帝庙的路牌,好奇之下掏出了在山西博物院拍下的《山西省重要古代建筑分布示意图》,发现这里被标记在地图中了,于是在网上初步了解了一下,虽是明清的建筑,但崇宁殿和春秋楼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加上毕竟是我们家关二爷啊,虽说家里长辈告诉过我,其实我们和关羽没什么直接联系哈哈哈哈,但说起同姓的,总会有点亲切感,既然都来到关公故里了,决定去看一看。

6号中午,朝圣完永乐宫和广仁王庙,我们往东北方向折返了一下下,到达了解州关帝庙,看到了与唐风截然不同的明清风格建筑。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后代一直在重修、扩建,但在清康熙年间毁于大火,经历了后世各种修葺,近年来基本恢复了原貌。整片区域面积达22万平方米,真逛下来够玩个一整天,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香火鼎盛,游人不绝。
庙宇分为南北两部份,南边的是结义园,是个花园,标志性建筑是这个牌坊,是清乾隆时期的,11年曾经翻修。

牌坊与其北面的端门之间,还有一琉璃照壁,不过现在在修缮,全部围蔽起来了。
照壁开始,就是正庙的部份。

正庙区域是按"前朝后寝"的形式设置的,前院中轴线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后宫则是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两侧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西两院还有不少宫殿、牌坊和花园。实在是大,逛不完了哈哈哈。





所以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了中轴线,尤其是崇宁殿和最为著名的春秋楼。

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现在看到的大殿建于清代,在山西,属于非常年轻的小伙子了。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写满了清代流行的繁复与精巧。

月台宽阔,雕栏玉砌,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下盘龙石柱、卷草阑额,可谓费尽心思。

游人关注的重点,大多在皇帝们的匾额和殿前的青龙偃月刀,再经导游提醒,就会留意到殿前的那块"关公磨刀石"。

这边香火是真的很足,大家对关帝的故事也充满兴趣,导游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类需求。

再往后走,经过气肃千秋坊,就来到了最著名的春秋楼了。

春秋楼是因二楼神龛暖阁里有关羽夜读《春秋》像而得名的,又名麟经阁。

创立在明万历年间,又在清同治年间经过修葺,才有了现在的春秋楼。

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三重檐歇山顶的二层楼阁,两层都有回廊,木构上的彩绘和木雕极尽精美,龙凤、流云、花卉、走兽都可以找到,玲珑剔透。
最值得一提的,是导游们口中的"悬梁吊柱"。

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直悬空,内设劄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
对比同期建筑,这样的设计还蛮有趣的,不过但现在二楼已经不开放了,我们无法一睹关羽夜读《春秋》像,也只能从一楼仰望这座飘飘欲仙的楼阁了。

楼前两侧是印楼、刀楼,分别存放着"汉寿亭侯"玉印和青龙偃月刀。

我在印楼下躲雨,仰望了春秋楼许久。

琉璃瓦被雨水洗刷透亮,檐上挂着珠串一般的雨帘,悬浮在雨中的二层楼阁,真的别有一番风情。

春秋楼的北面,是2009年新修建完成的御园,面积达120亩。

照壁前就有游览的自行车可以租赁,足以想象这片园区有多大。我们不是来郊游的,自然就没有继续往前走了。
走到园区出口外,才又看到一座明代的石牌坊。

上面雕刻了非常多关羽的故事,有兴趣的话还是很值得细赏的。

驱车离开之前,还买了两瓶关帝水哈哈哈哈。

中途决定来看一下,还蛮开心的。
很多喜欢古建的朋友,都会冲着唐风去,当然,我本身也是佛光寺东大殿的痴迷者,但这也并不妨碍我去欣赏其他时期的建筑的特点和美感。从技术层面上说,不同时期的建筑确实会有水平上的差异,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过程。
建筑本身就是故事,不管是1000年前的,还是100年前的,我都愿意去倾听,去了解,去学习,去丰富我对古建筑的理解,每多一分见解,都会增加一分我对古建的热爱。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50,网上预约、购票,也可现场购票
游览时长:2小时,结义园和御园都逛的话估计得大半天
看点:崇宁殿、春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