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对“邻居”的一系列思考

2023-08-05 16:49 作者:Redbeen-Tired  | 我要投稿


       人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古代邻里间的关系常为融洽和睦,家户间常有往来,不比亲朋差,但是现代,邻里间就不比古时那般,见着常是点头客套,而后又是行色匆匆,分道扬镳。对此现象便有了问题:为何古代邻里间关系好?是什么导致邻里关系变化?对此感悟了什么?

       古时,隔三差五闹天灾是正常,倘若有战争等人祸,这就必须要迁徙,而古时的人口迁徙可不同于现代搬家,那是拖儿带女,携邻随乡地迁,所以人们之间大多相识相知,后代也同是玩伴,邻里之间自是融洽。当然,大家此之前熟的原因也是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如果没有遇灾,粮一般是有余;但是有灾害的话,自我修复差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所以就要团结邻居力量,东凑一对犁,西牵几头牛,北筹一点粮,南出几匹布,大家在同舟共济中渡过难关,这份情可不重吗?即便无灾,平日里男人们也少不了合作共事,妇女们也不少憩间杂谈,美好的关系便是一点一滴汇成的。

        不仅仅是百姓的视角,位于统治者的角度也是希望邻里和睦的,“邻”是最小的行政单位,邻里关系融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并且也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标识,汉朝的统治者算得上很重视这一点,不仅创立了举荐制,还要求官员处理好邻里关系。今人虽不提倡古时的繁文缛节,但也正是这些“繁文缛节”也成为华夏当时被遵称为礼仪之邦的原因,自宋朝始,邻里关系变化,这时人们已经把邻里关系的处理当做一种道德规范,邻间关系处理得如何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重要标准,也是考验一个人能否获得社会地位与承认的重要方式。古时邻里关系好的原因有且不仅有以上所列,不过我们已经可以凭借所列例子,对比当今社会,究其变化之因。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区域联系愈加紧密,人们已经可将庞大的地球称呼为“地球村”,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紧密了吗?从以往的四世同堂到现在的一家三口,仅是连家庭单位都缩小了,亲人间的血脉联系都越来越稀薄,更别提所谓的“邻居”。且说更加安逸的环境,本可让人们激发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加大生产力,但是自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更愿意投入到虚拟的因特网,而不愿意关注身边的现实,自然而然就仅与邻居保持“稳定”的邻里关系。那这又是为什么,人类的选择是有原因的,是有趋益性的,这样的选择一定是在大脑抉择后认为正确的选项才会选择的,所以人们选择网络一定是网络给了现实给不了的益处。

        结果便是一目了然的,人们在工作中大多感受不到欢乐与荣幸,日复一日的麻木加压下又怎么有能量去社交呢?再功利一点地说,获得社会地位或者金钱等也不通过邻里关系,功利的当代又怎么会去做好呢?而且社交也会消耗能量的,人们在劳累一天后又常常有要面临一些无意义的社交,可谓是雪上加霜。唯有虚拟的网络,提供一个能安放心灵的角落。那为什么不抛弃无意义的社交,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职业呢?答案是很现实的,当今社会岗位相当欠缺,人才市场卷得飞起,理想主义者只能败在现实之下,毕竟理想主义者也要吃饭。熬不到头的明天,机械式的生活,相比之下人们多么向往田园啊。

        不仅如此,社会上所宣传的各项指标,无不希望人们向善向上,打造和谐社会,诚然当今的社会是和谐的,少有违法乱纪的事情,但确也是别扭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与人之间垒砌出愈来愈高的厚墙,人与人之间少有亮起真诚的微笑,行色匆匆于大街小巷,如今依然做不到安居乐业,路不拾遗等等,这真的是和谐吗?社会教导人如何如何,可是自己本身的结构从不改变,反而愈加巩固,经济的发展果然会关乎一切,甚至微小到邻里关系。

        不过并是不悲观地看待这一问题,乏味的现实和汹涌的网络,可人类终究能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温馨领土,并不是说人们在现实中保持“稳定”就够了,但也不否定人在网络中所拥有的一切,这也许是一个趋势,一个虚拟与现实重叠的趋势。人应该去感受美好而不是接受苦难,人在古代搞好邻里关系就很美好反之则会给生活带来苦难,而现代社会暂且不说搞好关系是不是种苦难,但其行为本身的能量成本不低,人们更愿意花低成本去感受网络的邻居,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新途径去感受美好,于人而言,现实是现实还是虚拟也许不重要,虚拟是虚拟还是另一种现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那真真正正的爱。

 


浅谈对“邻居”的一系列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