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表达与交流”
一、基于交流的表达能力
1、为什么写作能力这么重要?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美国也做这个调研,把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跟一般的科学家来做对比,差别在什么地方?
差别不在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在写作。获得诺贝尔奖的要比一般的科学家写作能力高上20倍,这是统计的计算,但是实际可能是100倍。
2、读写结合的相关观点。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张志公《读写门径》,他认为阅读与写作应该“分进合击”。
3、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文中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二、基于表达能力的习作体系
1、《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需要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在课堂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时间内构建语言文字表达的最初那几级台阶,让阅读与表达实现“透明对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2、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崇尚求真创新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陶冶高尚情操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建立文化自信
3、《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六大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里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学段特征,坚持阶段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六大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同时各自又具有特定的育人功能,在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语文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方面各有侧重。
(1)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素养和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逐步学梳理,,形成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化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初步感知汉字汉语的特点,初步探究、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彩和优美,学习规范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明交际的习惯,传承中华美德,引导学生在语言交住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实用性的连续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学习口头和书面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运用记叙、说明等多种方式客观记录、变流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逐步形成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基本语言能力。
(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与创造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童话、儿歌、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作品,特别是表现革命理想、爱国情怀、亲情友情、健康成长、自然风景、世间万物等主题的经典作品;口头和书面交流自已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学习创意表达,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围绕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语言、自然、社会、科学、历史等方面的话题,阅读、理解论说名篇及相关文本,查找、利用有价值的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和研讨,获得有益的启示;学习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5)整本书阅读。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理解作品的能力,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测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运用多种方式分享阅读体验和收获,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6)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跨学科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城;围绕其他学科、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探究活动;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程目标”之“学段目标”
(1)识字与写字;
(2)阅读与鉴赏;
(3)表达与交流;
(4)梳理与探究。
第一学段(1~2年级):表达与交流
③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表达与交流
④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⑤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表达与交流
③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④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⑤自我修改或互相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基于课程的阅读与表达
习作教学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统编语文习作教材的编排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巧妙对接,让“读”与“写”近距离的关系看得见,有效的关联和对应的关系看得见。
(一)习作策略单元的体系架构
三上第五单元:《观察与发现》,阅读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和留心事物的;表达目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三下第五单元:《想象的世界》,阅读目标:走进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表达目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
四上第五单元:《把事情写清楚》,阅读目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表达目标: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四下第五单元:《学会写景物》。阅读目标: 了解课文是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表达目标: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
五上第五单元:《把事物说明白》,阅读目标: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表达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五下第五单元:《学写人物》,阅读目标: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表达目标: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
六上第五单元: 《围绕中心来写》,阅读目标: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表达目标: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
六下第三单元: 《真情流露》,阅读目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表达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二)表达与交流的体系与策略
小学3~6年级习作体系
三年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观察、想象、应用文;
四年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观察、想象、应用文;
五年级写人、写事、写景、状物、想象、应用文;
六年级写人、写事、想象、应用文。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