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券的奇葩说

为了拯救疫情下悲摧的观光餐饮内需市场,
蔡政府打算发个钱给百姓花,振兴振兴经济。
三倍券是一个诡异的东西。
撇开从酷碰券变成振兴券,到最后叫作三倍券的可笑。
从不可找零,到虽不可以找零,到不禁止找零的游移。
从不可以跟电商买到可以跟部份电商买。
不可以买香烟,但可以买酒跟槟榔......
最怪异的是,蔡政府是要人民花1000元买。
1
不管是各国政府给人民的钱,还是马英九时代的消费券,你是去“领”,或是政府“发”。
但,这个三倍券,是要你是用1000元向政府“买”。
不管几倍优惠,这从头到尾是一个买卖行为。
为什么?
2
蔡政府为什么,即使在人民一面倒的反对下,硬是坚持,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逼人民花1000元,跟政府买3000元的券?
3
非常清楚,这次蔡政府全力拱数位支付,到了图利的地步。
甚至过程中,滑天下之大稽,一度不肯发实体券。
偏袒第三方支付的厂商,到了连悠游卡,和信用卡都被排除,想让四家第三方支付吃独食。
想想看,2300万人,一人3000元。是690亿。
Line Pay 一卡通,街口支付,台湾Pay ,和Pi 钱包,独吃690亿大饼。爽到不行。
4
还不只是营业额。
支付平台是使用的人越多,这个支付平台就越值钱。
到了一定地步,而且完全垄断,以后躺着吃。
后起竞争者很难产生。
大陆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是参考指标。
蔡政府羡慕又忌妒,宁可扶持Line ,也绝不让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分到一杯羹。
5
最后在社会不平,强力反弹下,才勉强增加实体券,增加信用卡使用。
但四大支付平台,已经免费吃到大力丸。
蔡政府为什么要扶持这四家支付厂商?
其中,Line 还是外国厂商呢!
为什么要图利到吃相难看的地步?
6
好了,不甘不愿,要发实体券。
但是,对实体券通路充满怪异的奇葩套路。
要你拿健保卡买,而不是身份证买。
要你去超商或是邮局拿健保卡买。
要你用手机寻找,哪里还有实体券可以排队买。
7
完全刻意排除,交给村里长卖三倍券这条最稳妥,最合适的通路。
到底为什么?
是脑残?
还是又有什么看不见的利益,正在准备交易?
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