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大臣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为什么能记载南方的地理?
绝大部分中国人在上中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一篇名叫《三峡》的文章。《三峡》选自南北朝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三峡》的名字为后人所加)。而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性质著作,后世几乎都受其影响。

不过有人感到奇怪的是,根据史书记载,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大臣。众所周知,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身为北魏大臣的郦道元是没有条件前往三峡所在的我国南方实地考察的。那么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为什么能记载南方的地理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作为古代最成功的农业文明,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有关地理的探测和研究。对地理情况的了解更是被上升到关乎政权合法性的程度,比如记载了九州地理的九鼎。“衣冠南渡”后,东晋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统治合法性,另一方面需要促进南方的土地开发,提高综合实力。

正因如此,东晋和南朝的很多读书人非常重视对南方地理的研究和探索,涌现出了很多高水平的相关著作(比如《荆州记》、《宜都山川记》、《江纪》等等)。另外,南北朝的分裂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一直保持学术交流,南朝的地理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北朝。

综上所述,北魏大臣郦道元虽然无法亲自去南方实地考察,但他可以看到大量南朝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从而让《水经注》记载了南方的地理。与此同时,南朝的地理研究成果也通过被《水经注》收录而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