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避免创作歧义

诗词里面其实有很多因为曲解而很好笑的事情
也有很多诗句让人误解得无法理解意思
有很多种因素,下面列出最主要的这几种

三种歧义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唐·杜甫《客至》
???
什么?什么?
这车轱辘都压脸上了,老杜你这不顶用啊?!!(滑稽)
是不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什么东西?
当然这都是读者自已理解偏差了,杜甫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方向都没搞对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些在B站过不了审核的东西。。。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很多读者开始都非常搞不懂“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是什么意思。
“中国”?那不就是李凭是在中国弹箜篌,而不是在外国弹箜篌吗?
哈哈,我第一次读也是这么理解的,但是李贺怎么可能写这么土的句子。
这里的“中国”不是指咱们这个五千余年历史的东方大国,更不是指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而是指“国家的中央”,也就是指“京城”。
这是因为“古今异义”而造成的歧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里是谐音歧义。
说白了也是读者自己曲解。
第一句我不说了,建议不要理解。
希望李白没事[保佑]
总结
自行曲解
古今异义
谐音歧义

创作
我们为什么会曲解?
就是因为我们用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人,所以造成了今古之间的一些摩擦,也就是歧义。
但是我们是当代人啊!
我们当代人应该都知道现下的一些梗或者不好看不好听的字词
那么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应该避免这种歧义的出现
别搞古今异义。
未来的字词会不会和现在产生歧义?肯定会,但是过去的那些古今异义千万别用,第一不会有歧义,第二不会有人说你矫揉造作,附庸风雅,故弄玄虚,沽名钓誉。
还有一种可以姑且称为古今异义的字词,是说某个字词现在已经变质了的字词,也要避免使用。
这个不但在当代诗词创作里很重要,起名里面也很重要,这可以说是十多年前的古今异义,所以我搞一个字给你们体会一下你们就懂了: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像雄鹰一样翱翔,然后取了“翔”这个字,十年前可以,寓意深刻深刻,放到现下我保证你家孩子整天被取笑。。。
说难听点这叫“避讳”,避那些意思变得不好听了的字词。
还有谐音歧义我想我不用多讲大家都懂,从音韵学的角度上讲这叫因某个字词而联想到同音字词导致产生歧义,好了不装了,说白了就是作死。。。

喂?审核君吗?我应该没有超速的吧?[滑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