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王评《南山的部长们》

2021-08-15 19:09 作者:Andyhole老王的夜  | 我要投稿

《南山的部长们》营造出了独特并且准确的视觉风格,色调灰暗、大面积的阴影,从第一秒钟开始,影片就把我们拉进了严酷窒息的电影—现实氛围中。而不多的角色,几个固定的场景,配合上工整到近乎谨慎的场面调度,更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舞台剧的光晕。影片中两次提到了“伊阿古”,这是莎士比亚不朽作品《奥赛罗》中的角色、一位不择手段的野心家,他挑拨勇猛善良的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促成巨大的悲剧,自己最终被正义的卡西奥处以极刑。《南山的部长们》也是一出关于背叛与惩罚的戏剧。

《南山的部长们》

 影片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1961年,时为釜山军需司令的朴正熙发动政变成功,两年后当选为韩国总统,上任后几年内,韩国一系列经济改革收获成效,国家步入经济高速发展期,但随之滋生出统治者更大的野心与权力欲望,1972年通过颁布新宪法,韩国进入了朴正熙独裁时代,其后针对总统朴正熙的暗杀事件不断,但一直未能成功,直到1979年,朴正熙遇刺,刺杀者是时任中央情报部部长的金载圭。

 影片演绎了朴正熙遇刺前一个多月中发生的故事,金载圭成为了这部影片的视线主体,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目睹到这位“刺客”在那个时间点心理的细微变化,创作者没有迷失在事无巨细的历史进程展现中,朴正熙遇刺背后的现实、政治因素也没有成为影片真正要探索的重点,《南山的部长们》从始至终关注的是人性问题,是人在政治机器中的迷失与异化,是一个《奥赛罗》式的,关于性格、制度的悲剧。

 从最忠实的总统副手,到必须消失的那个人,金载圭是“部长们”中的一员,这是个意味深长的名称,它点明了一种诱人的权力事实,同时也透露出惊人的残酷性,影片不止一次通过画面给我们呈现了这种残酷性,比如中央情报部的墙上一排往任部长的照片,居中的正是刚刚“消失”的前任部长,又比如先后两次给了两位部长丢掉一只鞋的脚的特写,金载圭和前任出逃部长金炯旭在文本上具有了某种“对称性”,包括朴总统口中那段反复的暗示,它是这种对称性的延续,并且使得影片具有了嘲讽的意味,“南山的部长们”是一个缩影,它甚至包含着青瓦台高位上那些大人物的命运,即永恒的自我毁灭、被牺牲与弃绝。

《南山的部长们》

 《南山的部长们》对政治本身的反思是非常深刻的,在无限风光的权力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小小的权力中心地带的残酷争斗,这是一处容不下多一些善意与异质性的空间,人性的犹豫都会招致灭身的惨祸,影片讨论了政治技术手段,却不是关于政治技术对抗的惊险电影,它的结论无比灰暗,就像主人公在刺杀成功后依然不知所措的状态,这场刺杀行为并不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实现,也不是心怀天下的义士的壮举,它突然、纠结、近乎是为自我保全而反抗,尽管在这个权力中心地带他扮演的是温和的民主主义者的角色,但价值、荣誉、理想在这里都退到了很远的后面,它讲述的是虚无本身。这种政治的悲观主义是《南山的部长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南山的部长们》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政治电影”。“政治电影”这种提法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作为新类型的“政治电影”是在与社会现实密切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本身包含着极端激进的现实介入色彩,这种电影经由加夫拉斯、戈达尔等人之手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学介入社会现实的实践,近些年韩国电影对于政治题材的热衷似乎让我们又看到了那场运动的影子,和加夫拉斯、罗西街头式、现实主义风格的政治电影不一样,韩国这一时期的政治题材电影在面貌上更接近70、80年代好莱坞式的政治类型电影,所以作为当下韩国电影“新浪潮”(暂且用这个提法)的一部分,新的韩国式的政治电影是一种风格更突出(视觉、题材更直白生猛)、高度类型化的电影形态。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事发后全斗焕潜入总统办公室,他窃取了黄金、秘密,然后他久久地注视着办公室里那个象征着权力的座椅。这个段落的直白、匠气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似乎是近些年韩国电影的通病:夸张的人物表演、自然主义式的暴力场景、无所禁忌的题材挖掘,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其中可贵的部分,那就是充沛的创作热情与正视现实的勇气。《南山的部长们》中的细节是丰富而细腻的,它在视觉风格上也有巧思和突破,这是长足的进步。


老王评《南山的部长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