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燃冰储量巨大,储量世界第一,可使用100年,能替代石油吗?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应和消耗都是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高度关注的对象,尤其随着这些燃料的供应变得紧张和温室效应的逐渐增强,绝大部分国家都开始战略性地改变自己对燃料的需求,以降低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供应紧张对本国的压力,随着中国的可燃冰被纳入众人视野,这种储量巨大,位居世界第一,可供本国持续使用100年的新能源材料,能够替代石油,为中国提供下个世纪的能源供应吗?

严格来说,可燃冰并不是冰,而是天然气的水合物,每一体积的可燃冰分解的时候,都会释放出大约相当于其150~180倍的可燃气体以及大量的液态水,这让可燃冰成为了最为优秀的气态燃料,所以,对于任何有着巨大天然气需求的国家而言,可燃冰,就如同石油气矿一般,能够为它们提供最为重要的能源供应。

但可燃冰的开采也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可燃冰既然是冰,那么就只能存在于低温环境下,而且,想要将多达150到180单位的天然气与1单位的水结合起来,这显然也需要巨大的压力才能做到,所以,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可燃冰矿产,不是位于数千米深度的海底之下,就是位于几百米的冻土层下方,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会有着足够强大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来将大量的天然气压缩到足够小的体积,并与水分子结合形成可燃冰,而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同样为可燃冰的开采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按照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技术而言,强行开采和挖掘可燃冰尽管并不困难,但是难点并不在于开采之上,而在于在开采的同时,避免可燃冰分解时产生的天然气泄漏:首先,甲烷在能作为燃料的同时也是一种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二十几倍的温室气体,在开采过程中倘若产生事故,其对环境的影响,比起一般的天然气泄漏要更为可怕。

其次,可燃冰存在于低温超高压环境,这使可燃冰开采途中必须要经历减压升温的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倘若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压力失控或者升温过度的现象,将会导致开采过程中出现管涌事件,考虑到天然气和可燃冰气藏内存在的压力相比于普通石油平台要更高,这导致可燃冰储存区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那么其危险性将会比一般的石油开采平台又或者天然气开采平台要更高。
只是,随着可燃冰开采技术的逐渐成熟,这种能够产生大量天然气的燃料矿藏能够为中国的新能源研发争取更多的时间,倘若中国接下来的新能源技术发展受到阻碍,中国境内的这大批可燃冰矿产,将能为中国提供将近1个世纪的缓冲时间,因此,哪怕可燃冰开采和应用在未来必然将会迎来被淘汰的结局,那也是至少好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至少,在接下来的至少50~80年里面,它将会是人类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维持能源供应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