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说课稿 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词人的情感。 2、熟读词作,了解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重点难点:1、目标2。 2、分析这两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 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授、小结、作业、板书设计)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词作的写作背景和主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的作者35岁,离举兵起义抗金, 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已经过去十多年,胸怀报国之志的作者却一直没有得到北上抗金的机会, 所以,他经常感到郁闷难平。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 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自伤抱负世无知已,得不到理解与慰藉;浩叹英雄徒 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才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开禧元年(1205年),这时的作者以66岁的高龄出任 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镇江)。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 起兵的地方。所以,作者登上北固亭,联想到曾在此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不觉满怀报国之志。而想到南宋王朝一直偏安江左,不思北伐,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 出兵,作者为此感到极大的愤慨。 2.词作中的历史典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一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即晋人张翰。《世说新 语》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 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作 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 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一说,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辞归,作者却耻于弃官归隐, 因为他有报国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