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车才是国产摩托的未来










最近几年,虽然禁摩形势仍然严峻,沦陷的城市新闻不断,可是一些有朝气的国产摩托车商仍然在发力,有的靠着不错的外形,有的靠着好听的声音,有的是靠着超高的性价比,有些靠的是新科技,有的是靠比赛名气,还有的是靠积累起来的口碑,玩乐型摩托正如雨后春笋的爆发,导致摩托市场的洗牌一年比一年快,这都少不了国产摩托车商的努力。而品牌商之间互相较劲却促使了,才促使了这个行业的增长。试想4年前,就是我买那台主力车的时候,都是铃木(EN、GW)、本田(幻影150、190风暴要靠后点16年上市)、雅马哈(飞致125/150)的天下。而现在春风NK系列、龙3/6系列、无极300/500系列并驾齐驱,凭借600CC出位,尽管玩家对他们褒贬不一,但他们的后续产品平分了各种层次和需求的玩家,占据了现在这个国产市场,也算是国产中的三驾马车了。
这也正是以前日系三家的合资车在垄断,也激发了国产摩托企业的积极性,有了针对有追赶,相对以前不是CG款就是五羊款的摩企来说,进步巨大,一些有能力有担当的老厂商和新厂商为国产脱掉山寨和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至少在现有排量来说是这样的,毕竟国产摩托车的技术在全世界的摩托车说是落后的,有些媒体人认为还比较悲观,但我并不认为这样就应该感到悲观,因为国产车的立足点不是在世界级赛场,那些比赛文化和土壤我们不能比,即便是有特别优秀的国人需要参加摩托车比赛,也会优先考虑进口车款,毕竟人家的机车比赛文化可以是以史为荣的,而这些我们没有。连低层次的有阿普利亚GPR和雅马哈R15,中间的KTM RC赛道订制版和川崎忍者400,高端的还有其他,品牌选择也丰富。国产摩托的玩车乐趣和文化应该是立足在日常、摩旅和有范儿的基础上进行,新跨骑(街跑、太子、复古)、ADV和玩乐踏板(大、中、小)。所以我也不祈求国产摩托车的硬核部分能跟世界追赶多快(步子跨大开叉了也不好)。而是渴望更多的精品化、个性化、定制化,才是满足国产车迷的最佳需求。自主研发底子一直薄弱,所以不得不通过买技术、收购外企、合作生产和逆向开发等捷径来提高自己的制造功力,这都是目前国产摩托车的特点,而且也只能先这么做,前沿技术除了新的摩托车电动机技术,摩托车内燃机要继续赶超是不可能的,能逆向将世界上一些经典机型做好,并用在自己的车上,就是国产的成功。
随着国四排放标准的执行,整个摩托车行业改革步伐加快了,能在这个革新期提前完成的车商就能留下来,如果赶不上这个潮流就只能退居二线。这其实也是由官方促使厂家们加快推陈出新的方法,你们以为公车不想使用自己制造的好车吗?就是因为一直没有,才只能靠合资车来撑门面,维护权威和形象,其实欧美日每年都有新规出台,去约束那些摩托车企业,像海浪那样不断的冲刷着他们,令他们都不得不按照规矩强制推出新车,停产老车,但因为外国不用报废老车,还能卖二手,所以老车在外国可以形成情怀,新车就是用来玩乐趣,和体现新科技的。所以我以前一直在想,那些国产组装厂,山寨了这么多日系经典通勤车,而只会仿个外型,且可性能和可靠性还不达标,这样的组装厂不收拾掉留着过年么?所以最终这些车厂就不断的淘汰掉,现在能留下的老厂家当年也是模仿起家,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设计的发展,人才的增加,也让这些老厂家逐渐的能自己整体的设计车和造车。并且这些车能像小车那样,形成车友会就是它的成果成功的证明。
一些新厂家还可能只是继续研究如何去制造一款摩托车,而老厂家就不再是只单纯这么考虑了,而是考虑制造的摩托车要怎么卖。摩托车行业也像现在企业招标强调综合性人才一样,会增加了一些新的产业才是迈向未来的关键,当然搞房地产这些是不好的,但是无论是做电池,做汽车,还是做无人机,或者生产飞行器,都可以跟摩托车这个行业需要到的机械工业设计的内容息息相关,灵感可能就来自自己制造的飞机,或者借鉴自己的摩托车去做其他东西。摩托车有了发动机,也只不过是能走的机器,配件配套商就需要圈养起来,以便后面什么责任都可以有据可循,方便客户维护升级时跟进。如果要向比玩具化的更高一级的精品化发展,还需要跨行业,跨界合作,增加专门的工业设计的创意,增加电视广告,和综艺节目的互动,现在连抽油烟机,床垫,甚至是一个水杯的曲线,都可以宜家化,找个开发设计师来上电视卖广告,说创意,谈理想,玩境界,为什么这些可以,而越来越玩乐化的摩托车不能这么做呢?可以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现代时装连续剧也终于加入摩托车元素,而且也有国产的,这也就说明国产摩托还是很有上升空间的。摩托车就应该框架开发,增加车的使用理念,让车子变得更加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