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威尔海姆·斯滕哈马尔与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

2023-04-09 16:24 作者:十三猿  | 我要投稿

最近在搞Europass,提交材料时要有证明,想想就把这个水文发了吧,去年公共课的作业,就当科普贴看看。有大佬看的话欢迎赐教。

摘要

卡尔·威尔海姆·尤金·斯滕哈马尔(Karl Wilhelm Eugène Stenhammar)1871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最重要的音乐家。随着19世纪初民族主义音乐浪潮由欧洲大陆逐渐传播至北欧,斯滕哈马尔亦受这一新风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展现出丰富的“瑞典民族性”。他也因此被称作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的领军人。本文梳理了斯滕哈马尔的生平经历,并举其作品相关实例,对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威尔海姆·斯滕哈马尔;瑞典音乐;民族浪漫主义音乐;北欧民族乐派

 

一、 民族主义音乐浪潮和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  欧洲民族主义音乐浪潮

十九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中东欧国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民族主义音乐应运而生。民族主义音乐是民族主义思潮与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既脱胎于浪漫主义音乐之中,遵循着既有的古典音乐范式;又有民族主义的强烈倾向——即主旨上展现民族特色、表达爱国主义(或反对侵略或寻求自强),题材上更多关注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体裁上发掘民族传统音乐形式并加以创新。这一时期,欧洲大陆部分的代表人物有捷克的德沃夏克和斯梅塔那,波兰的肖邦、俄罗斯的强力五人集团、匈牙利的李斯特、德国的勃拉姆斯等人。

 

2.  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随着欧洲民族主义音乐浪从欧洲大陆中心向边缘扩散,北欧地区也逐渐收到了这一新浪潮的影响。国外学术界将瑞典这一段时期(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叶)称作“民族浪漫主义”(National Romanticism)。在这一时期,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瑞典的艺术家们对于瑞典传统艺术文化消亡的担忧。为了“确认”和“恢复”民族身份认同,“保护”瑞典以及北欧民族文化遗产,不少音乐家们投身到这一复兴运动之中。

在这一时期,瑞典兴起了新的歌剧形式。瑞典歌剧的主题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编剧和作曲家们更倾向于从北欧神话和历史中发掘灵感。这种类型的歌剧被称作“维京歌剧”(Viking operas)。代表作品有安德烈阿斯·哈伦(Andreas Hallén)的《维京人哈拉尔德》(Harald Viking)、彼得森-贝里尔(Peterson-Berger)的《阿恩廖特》(Arnljot)以及斯滕哈马尔的《提尔锋之剑》(Tirfing)

 

3.  三大因素推动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兴起

欧洲大陆兴起的民族主义音乐浪潮是直接诱因。中东欧国家民族乐派的诞生,对北欧地区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等人与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家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大陆音乐的学术背景是前提条件。这一时期引领浪潮的几位瑞典音乐家,或多或少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接受过音乐教育,这些国家的“大陆音乐”历史悠久、学术体系完善,瑞典音乐家在这里收到了当时欧洲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创作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变革的基础,而当他们返回本国时,也为瑞典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大陆音乐体系。

较为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发展保障。世纪之交,瑞典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新的思想层出不穷,社会生机勃勃万物竞发,民众总体上对艺术作品有更高标准的需求;同时,瑞典皇室总体上对艺术创作持积极的态度,瑞典上流艺术沙龙高朋满座。这一社会环境也是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得以发展的因素。

 

二、威尔海姆·斯滕哈马尔的生平

 

1.1871年-1898年:早年经历、崭露头角

1871年,斯滕哈马尔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上层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斯滕哈马尔已经开始尝试创,展现出了音乐天赋。1890年,他毕业于瑞典皇家音乐学院(Musikkonservatoriet),两年后前往柏林皇家音乐学院(König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继续深造。在那里他师从海因里希·巴特(Heinrich Barth),系统性学习了德奥学派的音乐体系。一年后,斯滕哈马尔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回国。当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在国内首演时,他收到了盛赞,瑞典晚报(Alftonbladet)的乐评家称赞“这是近20年来瑞典少有的音乐盛会。”

1896年,为了庆祝斯德哥尔摩新歌剧院落成庆,斯滕哈马尔受邀开始构思一部维京歌剧,这就是1898年问世的歌剧《提尔锋之剑》(Tirfing)。尽管他自称这部作品并未精心制作,但我们已可以从这部作品中一窥斯滕哈马尔的民族浪漫主义倾向。

 

2.世纪之交:向民族浪漫主义转变

进入20世纪后,斯滕哈马尔投身指挥以谋生。在此期间,他利用空闲时间创作了F大调第一交响曲(1903年)。然而,就在第一交响曲首演一个月后,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在斯德哥尔摩上演。斯滕哈马尔大为震撼,西贝柳斯的音乐深刻影响了他。在第二交响曲面前,自己的作品相形见绌,于是他决定雪藏这部作品。

1903年是斯滕哈马尔音乐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贝柳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让他决定不再循规蹈矩地坚持德奥学派的范式。他开始更多地在作品中表现瑞典民族音乐的特征,并采用更多大胆的技巧。

1905年,斯滕哈马尔创作了一系列声乐作品,如康塔塔作品《民歌》(ett folk),这组声乐作品中的一首合唱作品《瑞典》(Sverige)被称作瑞典的非官方国歌。1907年,斯滕哈马尔又创作出了交响诗《仲冬》(Midvinter),在这部作品中他选择了瑞典的民歌作为旋律动机。1914年,斯滕哈马尔才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二首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Symphony in G minor op. 34),这部作品虽然冠以“多利安调式”的标题,但他在传统的调式和复调格律中跳脱出来,采用了更具创新的和声手法和对比手法。


 

3.20世纪后:晚年成就

1906年,受哥德堡管弦乐协会(Göteborgs orkesterförening)的邀请,斯滕哈马尔前往哥德堡。在那里他与众人组织建立了哥德堡交响乐团(Göteborgs Symfoniker),并将这一乐团打造成当时北欧数一数二的优秀乐团。1918年,他与瑞典众多音乐家一同发起成立了瑞典音乐家协会(Föreningen svenska tonsättare)。

1920年,斯滕哈马尔离开哥德堡,以钢琴家的身份开始全国巡演。1924年他受邀成为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首席指挥。两年后,他因为中风而去世,享年56岁。

 

三、 斯滕哈马尔作品的瑞典民族性

 

1.  斯滕哈马尔和他的声乐作品

总的来说,斯滕哈马尔的声乐作品体现出较为鲜明的瑞典民族性。瑞典语诗人约翰·儒勒贝里(Johan Runeberg, 1804-1877)和古斯塔夫·佛罗丁(Gustaf Fröding, 1860-1911)影响了他的作品[5]。斯滕哈马尔在他的作品《歌谣集》(Lieder)中就将这两位诗人的几首作品改编为了歌曲。如《致玫瑰》(Til en ros, 儒勒贝里作词)《费尔加》(Fylgia,本意为北欧神话中的灵魂守护者。佛罗丁作词)[6]。

从斯滕哈马尔的声乐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元素。最著名的一首作品即是赞美诗《瑞典》(Sverige),这首赞美诗歌颂了瑞典的历史、瑞典民族的过去,作者借由一个上帝视角,表达了对国民的祝福和热爱。

关于ett folk这部作品的名称翻译,国内尚无统一。英文学界习惯翻译成one people,folk可指人、民族。考虑到这是部基于瑞典民歌的声乐作品集,笔者取folk引申义,翻译为《民歌》。——笔者注


2.  歌剧《提尔锋之剑》

《提尔锋之剑》这部歌剧取材于北欧民族萨迦史诗(saga)《艾达》(Edda)与《赫尔瓦尔》(Hervarar)。

提尔锋是北欧神话中的一把魔剑。相传,奥丁(Odin)之孙斯福瓦尔拉梅(Svafrlami)胁迫矮人打造了神剑提尔锋,然而矮人设下了诅咒,他们诅咒持剑者终将被这把剑杀死,这把剑会导致三个悲剧。

日后,这些诅咒一一应验。斯滕哈马尔的歌剧主要讲述了第二个悲剧。此时斯福瓦尔拉梅已经被勇士安根提尔(Angantyr)杀死,但他本人也被丹麦人在萨姆索岛杀死——这就是第一个悲剧。他的女儿赫尔威尔(Hervor)酷爱战斗,是一个维京海盗。她听说提尔锋的传说,便登上萨姆索岛,不顾父亲亡灵的劝阻,继承了魔剑。后来,她与约顿海姆国王之子霍福德(Höfund)成婚,并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小安根提尔,次子名为赫德雷克。赫尔薇尔将魔剑送给了赫德雷克。某天,两兄弟在一起散步,赫德雷克将魔剑拔出剑鞘,展示给哥哥看,不料,小安根提尔被剑误伤,因而死去,应验了魔剑出鞘必有人丧命的诅咒。此为提尔锋造成的第二个悲剧。

 

四、 结语

在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运动时期,以斯滕哈马尔为代表的瑞典音乐家们将瑞典传统民歌民谣元素以及北欧神话元素运用于创作之中,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2006年,在斯滕哈马尔基金会和瑞典政府的努力下,斯滕哈马尔国际音乐大赛正式成立。这一国际性赛事的成立标志着瑞典拥有了一项高水准的古典音乐赛事,也有利于后人更好地研究和传播斯滕哈马尔的作品。晚年时,斯滕哈马尔依然关注瑞典古典音乐的发展,他积极参与哥德堡交响乐团和瑞典音乐家协会的筹建工作。可以说这是他对瑞典音乐更大的贡献。

本文写作初衷源自于2022年7月的假期实践作业。笔者在网络浏览瑞典作曲家相关视频时欣赏到了斯滕哈马尔的相关作品。在初步搜索资料后发现国内对于瑞典古典音乐历史、瑞典民族浪漫主义的研究趋于空白,本文即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有限整理归纳,并在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整理。

此外,在资料搜寻过程中,笔者发现瑞典对于本国音乐家资料收集及其作品保护极其重视。在瑞典皇家音乐学会的组织下,瑞典学术界建设了瑞典音乐家数字遗产库,对各时期瑞典作曲家生平、作品进行考证、搜集、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向公众开放。中瑞两国虽然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不同,但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感谢哔哩哔哩用户@锑星组长对包括斯滕哈马尔在内的北欧音乐家作品的推介,如果没有他的介绍,本文的写作灵感无法得以最终成文实现。

 

五、 附录

附录部分收集了本文第三部分所举范例的歌词瑞典语原文,以及英语译文和汉语译文。英语译文参考了歌曲网站https://www.lieder.net/的英译文,收集时间为2022年11月,仅供参考。中文译文由笔者翻译,仅供参考。

 

Fylgja (The Fylgja)

Words by Gustaf Fröding

Fylgja, Fylgja, fly mig ej / När jag drags av det låga mot dyn / Du skygga, förnäma, sky mig ej / När med lumpna tankar jag skymmer din / Veka gestalt / Som svävar i skönhet och stjärnglans / Och drömmar av ljus för min syn / Så nära mig Men så fjärran dock / Som den fjärran, fjärran skyn / Du eftertrådda, du oåtkomliga / Du flicka av skönhetslängtan / Du väsen i dräkt av livets skiraste silverskir / Med lyckliga drag och kärlekens skäraste / Törnrosskimmer i hyn / Fylgja, Fylgja, fly mig ej / Du skygga, förnäma, sky mig ej / Du min skönhetslängtan / Som mot dagens sorger / Är min skyddande tröst i nattens syn!

 

Fylgja, Fylgja, do not flee! / When I'm all on fire to enfold you / Timid one, exquisite, shun not me! / Though with stupid thoughts I behold you / You whose form is so pure it seems / To hover in beauty and starry beams, / Till it melts in the light / Before my sight / As near me it flies / Yet far / As the distant, distant skies / Unapproachable, coveted one that you are / Maiden of longed-for loveliness / Spirit attired in the silvery sheen of life's most ethereal dress / Whose happy cheek is aglow with love's pinkest wild-rose caress! / Fylgja, Fylgja, do not flee! / Timid one, exquisite, shun not me! / My longed-for loveliness / You that in nightly visions bless / With consolation for the day's distress!

 

费尔加,费尔加,不要离开我!/当我浴火拥抱你时/胆小的人,精明的人,不要躲开我!/尽管我对你想法天真/你似乎还是拥有着纯净的躯体/在美丽的群星光束中盘旋/直到在我的眼前/融入光中/我愈发飞向你/就愈发遥远/就像虚无、飘渺的天空/难以触摸/我觊觎着你/渴望爱意的天使/穿着生命中最空灵的银色长裙/双颊泛着最美丽的粉色光晕/ 费尔加,费尔加,不要离开我!/当我浴火拥抱你时/胆小的人,精明的人,不要躲开我!你是我渴望的爱意/你是我夜晚的庇佑/疏解我白天的忧愁!

 

Till en Ros (To a Rose)

Words by J.L. Runeberg

O, du min källa sval / O, du min ros så röd / Ros, som så snart slog ut! / Vem skall jag ge dig åt? / Månne åt moder min? / Har ju ej moder mer / Månne åt syster då? / Fjärran hos maken hon / Månne åt broder då? / Drog ju i härnad han / Månne åt min älskling då? / O, han är långt från mig / Bakom tre skogars löv / Bakom tre strömmars våg.

 

Oh, you my spring so cool / oh, you my rose so red / rose that so soon opened! / To whom shall I give you? / Perhaps to my mother? / I have no more a mother. / Perhaps to my sister? / Far away with her husband is she. / Perhaps then, to my brother? / He went to war. / Perhaps to my sweetheart? / Oh,he is far away from me / behind the leaves of three forests / behind the waves of three rivers.

 

哦,我的心泉是多么的甘冽/啊,我的玫瑰是多么的红艳/早已绽放的红玫!/我应把你赠予谁?/或许赠予我母亲?/可惜她作古驾鹤西/或许赠予我妹妹?/可惜她远嫁他人妻/或许赠予我兄长?/可惜他从戎不曾归/或许赠我心上人?/啊,他在遥远的天边/在那层层森林的树荫里/在那潺潺溪水的波浪边

 

参考文献

[1]汪奕存.浅谈19世纪民族乐派音乐[J].林区教学,2011(12):110-111.

[2]徐菁.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民族特征[J].黄河之声,2012(03):14-16.

[3]Martin Knust. 20th-century Music in Sweden. An Overview[J]. Musicological Annual,2018,54(2).

[4]Larson Lindal, Johan. "Makt och musik: Föreningen Svenska Tonsättare på konstmusikfältet 1919-1939." (2016).

[5]Choi, Kyungsun. Swedish Nationalism and German Classicism and Romanticism in the works for piano and strings of Wilhelm Stenhammar.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2015.

[6]Shaomian, Armen. The Influence of Composers Wilhelm Peterson-Berger and Wilhelm Stenhammar on Swedish National Romanticism. Diss. University of Miami, 2008.

[7]LevandeMusikarv.瑞典音乐遗产网.英文版[DB/OL] . https://www.swedishmusicalheritage.com/composers/stenhammar-wilhelm/, 2022.

 


威尔海姆·斯滕哈马尔与瑞典民族浪漫主义音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