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第8期|读《梁永安的爱情课》: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还在谈论什么?
以往讨论爱情的书也有很多,比如两性心理学、情感、恋爱技巧之类的书,但这本书与其他书籍所不同的是,它更聚焦于2020世代的、当代年轻人们在爱情里所遭遇的一些疑惑与困境。
比如,像80年代那样纯真的爱情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初恋为什么走不到最后?我们应该主动寻找还是等待爱情?什么才是真正好的爱情?我们如何处理与孤独的关系?怎样才算真爱?
在这本书里,梁永安老师立足于整个社会、自我、他人来为我们讲述关于爱情的种种迷思。年轻人所困惑的大部分关于爱情的疑惑都可以得到解答。爱情绝不仅仅只是爱情,它涉及到了自我、他人、社会、时代等各种因素。
当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无论是城市化导致人的流动性更强,还是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到更多的人,90后以及00后们所面对的世界已经与父辈们面对的世界完全不同。从前的车马很慢,从前的生活很狭窄,人们的社交圈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固定的,朋友就那么多,能够认识的人也只有那么多,可选择的范围很狭小,人们也安于过这样的生活,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过的。但是现在社交平台的兴起,让全国以至于全世界的人都联系在一起,看上去,你似乎可以与每一个人发生关系,与每一个人之间都可能创造故事。在这种快速中,我们的心也变得愈发的躁动、不安,而我们的恋爱似乎变得更加的艰难。
(提示:以下均为摘录。)
「一:当代青年应该建立怎样的爱情观?」
其实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找到一件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这个事情正好又是有社会价值的,在这个时代是有意义的。另外一个就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跟自己在情感上、精神上是特别契合的,是能够一起往前走的,能够1+1>2,能够产生精神迸发的。
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青年时期,先找到那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把那件事情找到了,然后在那件事情里面遇到对的人。比如说两个人都喜欢电影、喜欢艺术、喜欢探索,两人会在这条路上相遇,一起走。
人是不同的,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合适的人。
但现在很多情况是颠倒过来了,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把找到那个人变成自己生活的主题,忙于找到那个人,而对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根本就云里雾里,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在生活里面产生巨大的迷茫感,会导致巨大的丧失。
在今天,有时候可以说不期待就是最好的等待。什么叫不期待呢?就是说你不要去想找那个人,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事情上,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面,人就出来了。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要自己活得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然后才会看到另一个相似的人,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彼此理解、彼此鼓舞,而不是说一个人特别地匮乏、特别地急迫,认定别人是自己的救星。
你很爱一个人,觉得对方特别好,但实际上正因为你没有跟他真正地有一个比较深度的共在的时间,所以误看一个人的概率确实是相当地大。等待本身也需要一个非常深度的自省的过程。两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经常会用这种自我想象来对待彼此,导致内心积郁的艰涩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坚持、这种等待会把人引入一个非常倾斜的方向,人为了不致倾斜勉强支撑自己,要花费太多的生命力,终于支撑不住的时候,就轰然倒下。
「二:为什么我们很难跟初恋走到最后?」
一个人一般会经历两重黑暗,一重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还有一重就是看不清世界的黑暗。夹在这两重黑暗中间,一个人是靠一点微弱的光亮在看自己的人生。
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看见闪电会想象神,看见流水会感慨形形色色的未来世界、前世今生。我们心里永远不是停滞在表面的这么一种短暂生活里,我们内心永远是性灵化的。所以我们会在某一个时刻忽然体悟到自己的来路,体悟到自己内心的本真,我们一下子会打开自己,然后那些无稽的世界、物质的世界,就会退后了。
初恋为什么会消失?一开始从“感觉”出发,最后在“理智”结束。这就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一个青年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给人设定复杂的标准,社会让人变得理智。我们的爱情经不起社会的格式化。社会的格式化使人脑子里产生一种逻辑,对生活的解释、对生活的定义就会越来越平衡,也就是说人生的加法越做越复杂,同时欲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初恋承担不起这一份重担。
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地朦胧,什么叫做朦胧,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最好能做到什么,最坏能做到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在对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度过一生的。
几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人只在一种单一性里生活,我们认定的情感轨道就是从一而终、白头到老。不光是情感,其实我们整个生活也是一元化的,除了种地还是种地。今天我们的生活在地域范围上是大大地扩展了,初恋和分手放在这个新的历史语境里,意义发生了变化,价值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特别珍惜初恋,另一方面要特别珍惜分手。我觉得不适合把分手作为一个特别悲情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里,有的初恋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一个悲剧,有的初恋对你来说可能是一种永恒。大家对此应该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你爱的是真实的TA?还是想像中的TA?」
有的时候,错爱的源头不一定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脑子里的前置图景有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成长历程、过往的阅读经验,会在心里建立起一个理想爱人的基本想象。当你遇到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如果高度贴合你原有的想象,你就会迅速地爱上他。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想象,你向往的爱情往往不是真正地爱那个人,而是爱自己对于理想爱人的那种设计。这个人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跟你的想象有一点叠合,但你会自我完形,你会把小小的一点构造出一个更大的整体,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并非如此。在很大程度上,错爱往往就来自于这种脑子里的前置图景。
我们现代社会里的人是彼此看不清的、碎片化的,我们看不到一个完整的人,都是盲人摸象一样以一个片段去判断这个人。用这种格式塔的完形心理去了解一个人,你会充满了失望。这个失望就在于,你的前置图景跟这个人后来呈现出来的样子会越来越不一致。但你又不能不爱,不能说把一个人完全看清楚了再跟他在一起,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你只有跟他相爱之后才能发现他,你不跟他相爱就根本看不到完整的他。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么一个大的悖论里面。
错爱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里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你从中学一直读到大学,然后工作,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会把对方想象得很好,会付出很多,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负面的体验,但是你在错爱中实际上是一天一天地在成长,一天一天地在打开。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每一步都踏对,不光是情感,成长就是试错。在生活里面一般很难指望从初恋一下就通往最后的婚姻,这种概率确实是很小的。
但是我们也不要畏惧去恋爱,不要畏惧去爱一个人,因为错爱中我们会有自己的收获,会相信自己的力量,而没有经历过错爱,你是体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这是错爱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的一个很高的价值。
「四:在创伤与孤独中成长」
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的肯定,对人的确定的认可。在现代社会生活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身份的焦虑,爱情就变成了对身份的一种证明。利用爱情使自己获得一种新的身份,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当你还没有将过去的自己补全时,就贸然开启一个新的身份。伤口不会自动愈合,反而会撕裂的更大。
在很多人的恋爱中,对方变成对自己的一个弥补。我们要意识到为什么一个人在现代生活里面需要独立地去成长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个过程里可以认识自己内心的创伤,要使它愈合,生命要打开新的叶子,生长出新的枝叶来,去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生命,然后去爱人,去相爱。
在今天的社会里面,创伤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从心理上,我们要做一个比较简单的人,要做一个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握住爱,把握住到底应该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孤独本身有时候会让人滑向爱情,好像爱情可以填补孤独,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两个人真正在一起后,有时候释放出来的孤独比你原来一个人承担的孤独还要大,因为它还伴随着一种特别大的失望。
人生有时候不能回避,一孤独就觉得为什么我孤独了,就忙着逃避。有的人觉得为什么我还不谈恋爱,我怎么一个人还单着。其实你要珍惜你的这一段孤独的时光,你一旦在这种孤独里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存在,获得了自己的内容,获得了自己生命的坚实,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地变成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有能力承担爱情的人。
年轻人要有自己的勇气,要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超越孤独和创伤,这是唯一的出路,光靠理念和空想肯定是不行的。不要过多地盘旋在孤独与感伤里面,要在创造性的劳动里去超越这些东西,包括爱情。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里,劳动是有无限的含义的,劳动归根到底是专业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是一个专业化的人。现在是一个交换的世界,你没有专业化,就很难与世界建立关系。
比如你是一个画家,你光是做好一个好画家,就需要走出去,寻找不同的人来观察,然后你从这一点上,跟世界就有了一个很扎实的、有根系的联系。你的孤独与创伤就会在这个过程里面获得平复,你就会获得成长。
成长其实是一个分裂的人如何寻找自己的统一性,最后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定向的过程。成长一定要有点根基,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一点根基都没有就去成长。成长里面包含着一点宝贵的对自己的不原谅,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都能解释得头头是道,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了。一个成长的人他必然是有某种沉重性,那种快快乐乐的人,实际上不具备成长的最基本的立足点。
成长的最终价值是实现自由。什么叫自由呢?自由不是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不叫自由。自由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透彻的自觉,对生命非常清晰的一种体会。我们在现实生活里面特别希望看到一个年轻人身上有自由的气质。他能不被环境的毁誉所主导,也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压制。他自己有一个判断,自己对生活、对生存有一种非常清晰的认识,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东西也就不需要了。我们生活里面要有一个巨大的恐惧,要有一个自己原本深深恐惧的东西,你去正视它、经历它、化解它,然后你才可能成长到另外一个境界中去。
什么叫庸俗?不是一个人本来就庸俗,而是他不能创造性地实现自我,这才叫庸俗。生命本身一定要超越一些东西,我们追寻的目的是要越过一些东西,越过是为了放下它。生命也许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我们一生也许只能做一件事,另一个就是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做这件事情,是体现出我们内心深处一种不败的精神,体现出我们可以达到的那样一种全部生命的释放。在一生中,你是不是能做到成为一个永远不会被打败的人?你不再用外在的某种东西来衡量自己,你选择你要超越的东西,内心有自己非常笃定的价值观。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