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运史连载(五)第一国际的建立

节选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华中师范学院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研室编,1974年5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讲义(初稿)》上册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时期反对蒲鲁东、巴枯宁等机会主义流派的斗争
第一节
第一国际的建立
一、19世纪50至60年代初期的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
1864年,在马克思领导下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长期斗争的结果。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革命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或者悲观失望,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或者急躁冒险,鼓动立刻实行起义。马克思批判了右的和“左”的倾向,指出:“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但是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8页。】
19世纪50和60年代,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英国,不仅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且已发展成为“世界工场”;在法国,大金融家和工业巨头控制了国民经济;德国正在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美国资本主义也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迅速形成,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加强。马克思指出,尽管“这个时期就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但“工人群众的贫困在1848年到1864年间没有减轻”。【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6页。】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发展,只是为资本家积累财富,给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带来的却是贫穷、饥饿、疾病和死亡。特别是1857年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产阶级采取种种措施把危机重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使他们更加贫困和痛苦,激起了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的高涨。
1859年英国建筑工人打破了宪章运动失败以来的沉寂,举行罢工,在其他行业工人支持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取得胜利。在此基础上,1860年伦敦各业工会组成了工联伦敦理事会。法国工运的发展,迫使第二帝国于1864年废除了禁止工人结社和罢工的反动法令。德国工人争得了建立自己的组织的权利,在1863年成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国际无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命运。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年代里,资产阶级从外国招雇工人来破坏本国工人的罢工斗争,更从反面教育各国工人必须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1850至1864年,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57至1859年印度人民举行反英大起义。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了反对奴隶制的国内战争。1863年,波兰人民举行反对俄国沙皇民族压迫的起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西欧各国的先进工人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显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阶级觉悟的提高。
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的加强。《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日益为广大工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这样就产生了建立工人阶级国际组织的客观要求。
但是,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还不成熟,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还严重影响着工人运动。它们推行机会主义路线,鼓吹阶级合作,反对政治斗争。如果按照它们的理论、路线行事,就将把工人运动引上歧途。为了引导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就必须同这些机会主义流派进行不调和的斗争,用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团结和武装广大工人群众。马克思恩格斯为此进行大量工作。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资本论》的写作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来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斗争的结果。为了迎接正在到来的新的革命高潮,回答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前途的问题,流亡伦敦,贫病交迫的马克思进行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工作。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之后,全力投入一度中断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这些研究的杰出成果,这本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巨著《资本论》奠定了基础。

1861年8月到1863年中马克思写了23本关于《资本论》的手稿。1863年中到1865年底完成了长达200万言以上的三卷《资本论》的全部草稿。1867年经过马克思精心整理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编《资本论》第1卷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人类社会思想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分析商品入手,详尽而深刻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着重剖析了剩余价值规律,彻底地完整地制定剩余价值的理论,完全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透彻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对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恩格斯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列宁指出,《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41页。】又是“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全集》第1卷,第164页。】也是“用唯物主义方法科学地分析一种(而且是最复杂的一种)社会形态的模范,是大家公认的无与伧比的模范”。【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列宁全集》第1卷,第123页。】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南,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永远不朽的。因此《资本论》受到反动政权的查抄和禁止,受到资产阶级御用学者和修正主义者的无耻攻击。一些人胡说《资本论》“只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已经“过时”了。这完全是从老修正主义者那里捡来的破烂货,其目的就是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改变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从而改变基本路线,复辟资本主义。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虽然遭到机会主义者的攻击和歪曲,但是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不断使它得到新的证实和新的胜利,“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64页。】
恩格斯为了给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从1850年到1869年,在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公司工作整整20年,以便用自己所得到的薪资维持马克思一家的生活。在这个期间,他对军事学、语言学、自然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军事科学方面的成就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注视世界各地发生的革命运动,发表了许多政论文章,热烈支持和歌颂人民革命斗争,愤怒谴责英、法殖民强盗的暴行、沙皇俄国的扩张野心和美国奴隶主的罪恶行径。从1853年到185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篇评论,热情颂扬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他们预言:“过不了多少年”,中国革命将带来“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恩格斯:《波斯和中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22页。】他们具体揭露了老沙皇的扩张主义罪行,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俄国得以签订一个允许俄国沿黑龙江航行并在两国接壤地区自由经商的条约;又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4页。】“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当法国希望为自己捞到一点东西而追随英国的时候,俄国······这个时候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地区是它悄悄地占领的。”【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3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8年革命和工人运动实践中得出结论:要指导无产阶级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使工人运动在科学共产主义旗帜下统一起来,批判各种机会主义流派,用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来对抗国际反动势力。为此目的,他们十分注意领导实际斗争,以无比的革命热情争取、团结和教育各国工人运动的领袖,特别注意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工运的领导骨干。马克思恩格斯同1848年革命中的主要活动家,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法国布朗基派的领袖,英国宪章运动的左翼领导人和优秀的工会领导者保持密切联系,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并通过他们影响和推动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这个时期时说:“马克思有计划地教育别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多年的艰苦的理论研究工作和革命实践活动,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第一国际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三、第一国际的建立。《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
国际工人协会,是在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无产阶级迫切要求加强国际团结的大好形势下成立的。
1863年英国工人在伦敦举行抗议沙皇俄国镇 压波兰起义,支持波兰人民革命斗争的群众大会,法国工人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英国工人向法国工人发出呼吁书,倡议各国工人进行联合斗争,得到法国和其他各国工人的热烈响应。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和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召开支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大会。马克思应邀出席了大会。经过热烈的讨论,通过了法国工人的倡议,决定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并选出由英、法、德、意等国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的代表被选进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在10月11日的委员会上,正式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就被称为第一国际。由于圣马丁堂大会通过成立组织的决议并选出领导机构,所以,公认它是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真正领袖,“是这个协会的灵魂”。【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79页。】协会的《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以及许多宣言、报告和决议,都是马克思起草的。国际成立后,总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制定纲领和章程的起草委员会。参加起草委员会的除马克思外,还有英、德、意等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代表,他们对于国际的目的和任务,持有各种不同的主张。马克思认为,国际必须成为一个教育、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成立国际是为了用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些社会主义的或半社会主义的宗派。”【马克思:《致弗·波尔特》(1871年11月2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94页。】这样,在起草纲领和章程的过程中,斗争非常激烈。委员会决定把草案交给马克思修改,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这些草案不是修改所能解决的。马克思在他重新起草的宣言和章程里,做到了“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马克思:《致恩格斯》(1864年11月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7页。】既坚持了革命原则,又照顾运动的实际水平,措词比较温和,提法比较灵活,其行文之巧妙,使参加国际的“一切党派”都能接受,成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明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成立宣言》列举事实,指出无产阶级利益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说明从1848年到1864年间各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社会财富有了空前的增长,但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却日益贫困化。马克思说:“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0页。】
《成立宣言》肯定了工人运动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反动年代里所取得的两项成就,总结了经验,指出了工人运动的明确方向。
第一个成就是英国无产阶级经过长期斗争所取得的十小时工作日立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际的成功,而且是一个原则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次在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面前公开投降了。”【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2页。】这就是说它在理论上推翻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谓不能干涉经济生活的庸俗论调;否定了蒲鲁东主义者、拉萨尔主义者关于工人没有必要进行经济斗争的错误观点;也反对了那种把工人运动局限于争取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的工联主义。同时证明了以社会预见指导社会生产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正确的。
第二个成就是合作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工人们自己发起建立了合作工厂。这证明了大规模的生产即使没有资产阶级参加也是能够进行的,因此雇用劳动制度完全应该废除,而代之以自愿进行的联合劳动。在这个意义上说,合作运动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财产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更大的胜利。”【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2页。】但是马克思同时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管合作劳动在原则上多么优越,在实际上多么有利”,【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3页。】都不能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解放群众,也不能减轻他们的贫困。
《成立宣言》进一步指出,合作制要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发展,必须依靠政权的力量才能实现。但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总是要利用他们的政治特权来维护和永久保持他们的经济垄断的。”【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3页。】“所以,夺取政权己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4页。】批判了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机会主义路线。
《成立宣言》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指出“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4页。】这就是说工人运动必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只有在工人阶级自己的独立政党领导下,才能战胜资产阶级。
《成立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密切注视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揭露和抵制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奉行的侵略和扩张的对外政策,这“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5页。】
《成立宣言》强调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意义,指出“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4页。】《成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一样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战斗口号结束。
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扼要说明了协会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团结各国工人群众,为解放工人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压迫而斗争。《共同章程》首先宣布:“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36页。】并强调指出,争取工人阶级经济解放这一伟大目标,必须通过政治斗争,必须加强国际工人的团结,把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才能最后实现。
《共同章程》规定国际工人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在1864年11月1日的总委员会会议上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在国际创立初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提议及文件:星梅
整理:罗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