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来袭!考生考前焦虑,“睡不着”怎么办?
高考在即,不少考生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更直接的表现则体现在“睡不着”“睡不好”的症状上。很多考生担心考前睡不好觉影响发挥。
如何应对考前失眠和焦虑,尽量不影响考试呢?

01
认知方面的调整
很多时候,因为担心睡眠不好,反而导致睡不着,越是觉得第二天的考试很重要,一定要睡好,就越是失眠。
在这里,希望家长能够给孩子们这样一个观点“只要安静躺在床上,就相当于睡眠”。这是我们门诊经常对失眠患者说的,有些患者就逐渐放下了对失眠的担忧,反而获得了良好的睡眠。
有些家长和老师,跟考生反复强调考前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对于经常熬夜的学生来说,这样规定是很有必要的,考前不能继续剥夺睡眠了,而要逐渐形成规律健康的昼夜节律,这对考试是有益的。但是对于部分敏感焦虑的考生,就会为此感到有压力,生怕达不到“充足睡眠”影响考试成绩,反而形成失眠。
因此,家长要告诉考生,“按时上床,安静躺床,就算睡不着,也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让他们彻底放心。不为失眠烦恼,是失眠治疗非常重要的一步。

02
行为方面的调整
(1)临近考试,要逐渐建立规律的昼夜节律。不熬夜,按时作息——即按时上床,按时起床,午休不超过半小时,其余时间尽量不躺床。
(2)每天有一定的日照,对调整好昼夜节律有帮助。例如运动时间尽量在户外、走路上下学等。白天如果打瞌睡,最好到户外或窗边接受日照,让白天足够清醒。而夜间窗帘尽量遮光,保持足够暗的条件。
(3)每天适当运动,快走、慢跑、打球都可以,运动时间30至40分钟。运动对于改善睡眠,改善焦虑,改善情绪,都有积极的作用。但这里要注意,运动不宜晚上进行,反而影响睡眠。
(4)考前几天,可以在考试时间段自己进行几次模拟考,让这个时间段习惯考试状态。
(5)可以进行放松训练,包括专注呼吸,以及让全身的肌肉依次收紧,再依次放松的方法。可以用于入睡困难时的辅助入睡,也可以用于想象紧张场景(如想象入考场、发试卷、遇到难题等情景)时,反复想象,反复放松,逐渐消除对紧张情景的恐惧。

03
关于饮食与药物
对于睡眠而言,除了保证营养的需要外,建议晚餐不要过饱,睡前不宜多饮水,否则会影响睡眠。茶、咖啡等提神的饮品尽量不要在下午三点后饮用。
临近考试,饮食习惯不宜做太大的调整,特别是从来不吃的食品,没必要这时候硬去尝试,毕竟短期内,食品对大脑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而吃出肠胃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有的家长询问能不能用一些镇静催眠或者抗焦虑的药物。我们的建议是,首先要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很多抗焦虑药物的起效期是两周,两周内不但无效,还有可能有不良反应,影响考试。
至于镇静催眠药、中药、补品或功能饮料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而且一定要提前试用过,明确不会导致次日精神萎靡,或者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考生要相信高考归根结底是检验平时学习扎实程度、知识把握程度的一次公平的考试。过分纠结临场发挥起到的作用,只会带来考试焦虑。
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高考只是第一个驿站。预祝大家一切顺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