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其实程凤台当初是要和商细蕊分手

2020-09-03 14:06 作者:辉光日新数字君  | 我要投稿

战争一起,周围的有钱人都在卖房子、卖地的准备往南跑或是出国。商细蕊出入上流社会,怎么可能没有察觉。他只是在等,等到那一刻来临,甚至理由他都已经替程凤台想好了,毕竟他一大家子人呢!

可真到了这一天,亲口听程凤台说出来,他又舍不得了。他指着外面一地的金银财宝对程凤台道“外面的都给你,你留下”,程凤台答“我躲躲日本人,就回来”。然后,商细蕊忽然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突然过去抓住程凤台的衣领把他按在炕上,恶狠狠的道“我有的,都给你,你留下和我过吧!”说着他不停地用嘴去蹭蹭凤台的脸,以至于程凤台的脸都被他蹭红了。

程凤台说的回来是真,还是假?是假,他不会回来了,即使回来也不一定再回北平。范涟也是领着一大家子举家又迁往重庆,他们的最后的目的地都是海外。

商细蕊的上等饭,只给程二爷吃。可真是经此一别,应是良辰美景不再,他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了。

程凤台又说“要不你跟我走,就当票戏”。这不是正式的问法,只是随口一说,当不得真。如果他真要带,就不会说“我还回来”这句话了。

但程凤台心里其实很想娶商细蕊做姨太太的。看到原小狄不能娶俞青,他倒是挺替俩人可惜的,对着商细蕊也说过几次“就像我也不能娶你”这样的话,说明他想娶。但被商细蕊讥讽道“难道俩人就非得一男一女似的,住一个窝里,再孵一堆蛋,才叫在一起吗?”,很显然商细蕊对这样常规性的、世俗性的情况嗤之以鼻,不止一次明确表态他不会离开北平,程凤台之前两次试探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如第一次书里描写过年时的场景,程凤台坐在大长餐桌首席,两旁坐着妻儿、妹妹还有一些亲戚,只见最后还空着两个座位,于是他很惆怅,想到了商细蕊,怕他一个人过年孤单。

跟不跟他走这样的事没法强迫,商细蕊打定主意不走。那他们除了分手,还有其他可选择的吗?

东北临行前的第二次见面,程凤台给他送支票和白梅树,还亲自给树压土。他让这棵树代表他,留下来和这株红梅树作伴,也可以说他的心在这里扎下了根。可人都是身不由己,二奶奶,儿子,妹妹等一大家子的人都指望着他!就像原文说的:“这些人都是他的身外之身”,身外之物他可以不要,可这些身外之身他如何抛弃?

那天,俩人在梅树下吃饭,气氛忽又愉快了起来,好像离别在很远的地方一样。等程凤台去东北炸九条,临别非要去见见商细蕊,谁知商细蕊不在,他只得开车走了,商细蕊看远处一辆汽车,直觉就是程凤台,他拔腿就追,日本人以为他是反日分子,差点没打死他。程凤台赶紧拦住他们,并让他们停车。他和商细蕊,俩人一个车里一个车外的,脸贴着脸,头抵着头,难舍难分,但最后程凤台还是走了。这样的情景书里出现过两次,第一次也是程凤台被日本人强迫去运军需物资,他俩坐在范涟的后面,头抵着头,手握着手,默默温存。那情态虽没有任何色情的动作,但就是这样的真情流露反而更加让旁人如坐针毡,十分的不自然,如窥见隐私一般。

商细蕊的耳朵是一位老御医给治好的,说他这个病是从气上来的,控制住情绪,别老发那么大的火就能好。程凤台临走时领他去看病,回来又亲自教给小来如何熬药,一丝半点的绝不马虎。

他走后,商细蕊因为坏了名声,除了排新戏就是坐在梅树下发呆,药是按时自己主动的去喝,他想快点好。他望着白梅树,心想九郎给他这院的时候说不让他修这红梅,长出自己的形状才好呢!省得它那旧影老让人想起前朝。等以后二爷走了,自己以后看到这白梅,想起了他该是多么揪心啊!

假如没有程凤台受伤以后昏迷不醒,他俩真就很可能是平平淡淡的分手,虽然也会互相挂怀,互相惦念,但这挂怀和惦念都只会成为当年在北平最美的回忆。

但是命运弄人,这场生死离别用最激烈的方式让他们认清了自己的心,正视到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以一场生死离别的角逐划一个无休止的符。


其实程凤台当初是要和商细蕊分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