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在自嗨的花园里岁月静好,从骄傲的山顶上俯视众生——致“怀才不遇”的你
前言:本文分为黑/白两个部分,黑色部分为论述,措辞直截了当,且带有一定狠戾色彩,是翻译君非常少见的风格,因为往往事实就是如此残酷,但翻译君保证不带指责色彩,且态度百分百真诚。白色部分为抒情,写给我自己,也给每一位遇到挫折的创作者,。
请自行决定阅读哪些部分。

【黑】

我看到了一些感叹“为什么我这么用心还是没有人看”“为什么这个圈子的风气总是这么差”“为什么那些优质的内容总是不火”的言论内容,就跟日经一样,一茬又一茬,从无人问津的作者到几百几千几万粉丝的,不一而足。
真的作为“过来人”,其实不管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好,觉得不公平也好,都挺“幼稚”的。因为想清楚了深层道理本质,过了那个“停留在哀叹好的不火火的不好的表面现状”的阶段,就觉得,都不叫事。花时间在纠结这些上,没啥必要,不太值得。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火”,或者说“出名/得到认可”这件事,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并且延伸到创作上,无论何种形式,基本趋势就是,越用心雕琢,越可能无人问津。你越是倾注心血,个人色彩就越强,离普适性就越远。你的观众态度也会更加从“针对你的作品”转移到“针对你这个人”上来。想想看人跟人交往合不合拍,就跟那个意思差不多。
这尚且跟作品本身的质量好坏关系不大,更别说能怀着“虽然我有个人喜好,你这个不是我的菜,虽然质量真的挺高”的心态的人寥寥无几。你认真的结果,就是要么你的观众也不得不跟你认真,觉得不对胃口然后右上叉掉,要么观众嫌麻烦直接跳过,哪一条都会通向沉没,与“火”背道而驰。质量好就是“曲高和寡”,质量不高就是“曲不高和也寡”。(当然到底高不高这个另说。)
人们日常生活,上班上学已经很累了,没多少功夫愿意去跟你较这个真,真的。而且人这个“抱团”“随大流”“盲从”“在集体意识里获得认同和归属感”的趋势,放之四海皆准。
感叹自己为什么用了心思却没达到期望之前,不妨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到底是在产出“自己觉得好的”,还是“观众觉得好的”。如果是前者,那就提前做好思想建设吧。
而且吧,更悲哀的是,有的时候,哪怕是旷世杰作,也“火”不了,它就是这么不公平。能火的,永远是少数。用个比喻来说,石油煤炭,凝聚了千万年的精华,你看不也开采了这么多年,还没挖完呢么。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真的是缺一不可的。哪怕你做尽了工作,也没法完全扭转。“名”“利”,得到任何一样,幸也,哪样也得不到,命也。
看起来人这种生物挺无聊的。是的,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就是很无聊的。什么人性比起兽性多么高级啊,什么智慧生物啊,本质上依然动物,是生物,那是刻在DNA里的自私,是你的祖先们在进化的混战中留给你能在时空的丛林法则中存活下来的财富。如果能打破这种自然规律,绝对是小概率事件,非常少的个体,非常少的时候,非常少的情况下。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勇者。因为正常情况下这种逆潮流的特质要被淘汰,只不过因为人类社会的那基于“人性”的一点点特殊性,才能得以存活——尽管总体来看大概也就是聊胜于无。
所以说啊,创作这事,从根儿上讲就是个大概率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的活动。火了,牛批(无褒贬指向),没火,正常。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为这种事情去纠结,伤怀,没啥必要,也不值得。不是说不能聊这个话题,当然可以了。重点是想说,聊就单纯聊,别较真。动了真情,可太不划算了。
我写这个“黑色”部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说这个残酷且令人无奈的事实。也因此,我一点都没有涉及到“什么样的内容是好的,什么样的内容是不好的”这个命题。那完全是另外一个重要且复杂,但与“火不火”没有必然关系的主题。

【白】

道理说完了,该抒情了。这部分整个都建立在一个“自嗨”的主题基础上。
曾经翻译君也是个很容易感到绝望,感到充满挫败的作者。因为翻译君真的对自己的产出极其用心的跟你们讲!无论理智多么想用各种理由给自己分析为什么没火,得不到想要的回应这个事实本身还是令人沮丧。
不过吧,就好比搏击里的抗击打训练,被虐习惯了,脱敏了,负面反应就没那么强烈了。也就是,渐渐学会“自嗨”了。
自嗨拆解起来就是,(在非完全功利的出发点下)首先要产出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先感动自己,自个先爽了再说。既然火不火看命,那我还不如先满足自己比较划算,毕竟我自己的口味我可以把握嘛对吧~有个流传挺广的说法叫“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东西,怎么可能指望感动别人”,不不不,这话有理,但不绝对,那得看是要干啥的东西。我是个厨师,我不好吃辣的,但我很开心食客点辣子鸡,因为我给他做了我就有工资啊。所以自嗨适用范围,基本只局限在非功利性创作中。
用心创作,就像是种花。我的思想是一栋房子,门前有个小花园,我种下了玫瑰花的种子,耐心地浇水施肥,小心翼翼地修剪枝叶,在晴朗的下午喷了水让它们看起来更娇嫩,我还摆了个桌子准备了茶,拿出了精致美味的小点心。我向路过的人打招呼说,“嗨,你要不要进来坐坐呀”,结果有的路人没听见,有的人只是瞥了一眼,眼神说着“哦,这里有个玫瑰花园”。结果,可能嗓子都喊累了也没人来。
唉,我看着天边的夕阳感叹着,也许他们忙着赶路,又或者他们不喜欢玫瑰而是茉莉吧。我嘬了一口上好的锡兰,自我安慰道,没关系,我的花园还是很美,茶也好喝,点心好棒,只好我自己享用啦!(顺便想想是不是下次我试着种点其他的比较好啊,比如黄瓜什么的……)
能够自我满足,会让创作变成一件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明白了“能火是幸,没火是命”,很多时候也就释怀了。(虽然自嗨往往和佛系,换句话说就是喜欢鸽,呈正相关……)
自己先给了自己一拳,往地上一躺,就没有人能打倒我!
当然有追求的创作者,需要修行,需要学习。因为创作是一种输出的过程,没有输入,那输出也无从谈起。或许是提高审美,或许是勤加练习,也可能是多多交流,各种各样。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抵如此。
知晓得越多,会变得谨慎、谦逊,甚至卑微,但实打实的获取与积累也是浇灌自信的养料,紧张与释怀,相辅相成。生活上讲究“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思想上就是“腹有诗书不怕咣当”。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不经意间,你的同好,已经悄然来临。哪怕没有,也可以在心中讥讽一句“你们不理我是因为你们不懂,没啥好稀罕的”,偷偷地发出一声名为“自我认同”的大笑。
这就是“在自嗨的花园里岁月静好,从骄傲的山顶上俯视众生”的核心精神吧!
与君共勉。
翻译君于
202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