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风景(华东师范大学2012翻硕448练笔)

不一样的风景
“不一样的风景”首先是对世界的一种观察,再而是对这种观察产生的评价,故而其意义是多层次的、丰富的,但总体而言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核:解放。
首先,就某一具体风景而言,这种不一样可以是因为时间流逝而导致的历时性变化。在此意义上,不一样的风景,就是如今的风景对过去风景的反叛,就是将现代风景解放于一定历史内的风景传统。其次,就风景作为普遍概念而言,这种不一样既是说在同一时期内可以同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景,这即是说将风景从某一主流、中心解放出来。再而,就风景作为一种评价词汇而言,“不一样”体现了一般风景和特殊风景的对比,即高频次风景形象和低频次风景形象的对比。在此意义上,不一样的风景旨在打破大众针对“风景”一词普遍的刻板印象,将风景的本真意义以差异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所谓“不一样的风景”,就是要把“风景”从某种惯常中解放出来,无论这种惯常是由传统、主流抑或是大众印象赋予的。
那么,“解放”之于“风景”的意义为何?或者说我们为何要追求“不一样”的风景呢?
首先,“解放”意味着对风景本真的回归。维特根斯坦曾言:“重要的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所谓“竟然存在”,即是说“世界存在”是一自明的、无法撼动的事实;所谓“怎样存在”,即是对“世界存在”作出的种种说明和解释。诚然,哪怕是对于同一存在物或现象,千百年来,哲学家对其的观察、解释、评价日新月异,哲学流派更迭不止,但也正因如此,我们的思维才得以越来越靠近世界的本质。这充分说明了世界本身是复杂的、多元的,而人的观察、评价,无论在某一时期内看来多么正确,总是局限的。同样是建立在对世界的观察、评价之上的“风景”自然也逃不开这个道理,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的风景形象,只有“不一样”的风景,才更让我们靠近风景的本真状态,而停滞在传统、主流、刻板印象中的风景形象,都在不断消亡风景的真实性与生命力。
其次,“解放”意味打破审美价值的边界。作为日常词语的“风景”本身代表了我们对“美”的认识,当我们认为某种东西是风景,就意味着我们认为其中存在美。但是“何为美”、“为何美”又会受到传统、主流或是大众印象的影响,进而陷入局限。传统的风景带给人沉稳、端庄;主流的风景带来最广泛的喜闻乐见;大众的风景则让人感到接地气,但同时也会给风景的呈现带来条条框框的束缚,让风景的面孔趋同、单调或是流于庸俗;反之,非传统、非主流、非大众的风景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带给人“眼前一亮”的独特审美体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风景世界,却也可能因形式、题材、观念过于自由而失去了风景的原则,使得展现出来的风景趋于怪诞、难以解读。而所谓不一样的风景,就是要打破风景审美边界,使得风景审美多元化的同时,促进不同风景审美之间的交流互鉴,真正做到世界处处有风景,生活处处可以是风景,实现真正的“美美与共”。
因此,追求“不一样的风景”,即是追求风景的解放。这种追求既包含了我们对风景本质的呼唤和渴望,也包含了我们打破原有的风景审美边界,实现风景审美多元化、风景呈现多元化的努力。它既解放了风景,也解放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