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谋:未来已来,就在今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永谋首发于B站,保留一切知识产权,侵犯必究。

实际上,KK这本书是从日本记者大野和基对他做的访谈整理而来。但是,这篇访谈稿没见采访者的问题,不是问答形式的文本,被采访者编辑成一本大致完整的书出版。
全书主要分为“数百万人一起工作的未来”“进化中的数字经济的现状”“所有的产业都将因科技重塑”“亚洲的时代与科技地缘政治”“倾听科技 洞见未来”“创新与成功的困境”等6个主题,非常具体而接地气,适合的读者群是高中以上、对科技发展感兴趣的普通公众。
如果想在其中找到什么高深的道理,或者惊人的预测,你肯定会失望。这也说明一点:KK被称为“预言者”,恰恰在于他能分辨出大家都感受到但却无意识的科技发展“苗头”。从这个意义上说,KK式的预言者并非哲学意义上的先知,而是当代生活的细致感受者。
也就是说,未来已来,就在今天。
以下辑录一些KK在此书中的原话,或者有意思的观点。
未来数百万人一起工作,需要AR智能眼镜和实时自动翻译工具的支撑。AR世界是他所谓的镜像世界,在中国被称为数字孪生世界,可能更为人所熟悉。“事实上,游戏的确是孕育最新技术的摇篮”。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之后,镜像世界将成为第三大平台,
未来,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会越来越多。年轻人比老人更容易失业,因为“70多岁的人现在也完全可以应对新科技”。未来工作与娱乐的界限最终会消失,“如果没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我们就需要对70多岁的人口进行继续教育,探索让他们代替年轻的生产力的可能性。”
未来是AI的时代,沉浸式计算的时代,普适计算的时代。“把枯燥的工作丢给AI,去做创造性的工作”。但是,“不存在通用的人工智能”,因为“那只是神话,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时对人工智能的错误理解”50,“我甚至不认为的智能具有通用性,人类的智能无非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时间,为了生存而进化出的非常有局限性的合成物而已”。我想,他说的意思是:人类智能只是生存智能。
制裁网络平台公司没有什么必要,而且这样的制约只会加剧垄断,因为57“以往的垄断只会造成产品价格上涨,并由此给消费者带来损失。现在的垄断,因为网络效应,并不会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且,KK认为GAFA这样的大公司不用制约,会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自行衰落、被替代。
未来平台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与政府、公司、NGO并列的社会组织形式。64“平台虽然由公司运营,但是有政府的功能”。“虽然不确定平台最终会变成什么形态,但是,资本主义的未来取决于平台的发展。”
未来将是新生物的时代。78“2040年后自动驾驶将成为主流。”届时我大约刚退休,自动驾驶正好可以帮助实现全球瞎逛的理想。银行的功能完全虚拟化。“只要能控制风险,P2P应该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金融形式”。
未来教育会被AR、VR所完全改变,但大学不会消失,因为孩子们需要在校园中与伙伴们共度时光。未来教育的3个变化:1.充分利用视频平台,使用ARVR技术,3.出现以项目为主导的学习形式。
财富的源泉在于差异。未来城市进一步兴起,“未来大城市将被高度机械化的农场环绕”。“我一直认为,城市应该掌握主导权,而不是国家,这样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未来学习方法比学习内容重要的多。 “世界变化太快,你一生之中可能需要调整很多次做事的方式,也可能需要不断重新清空旧的知识体系从头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学习教育不要太专太精,而要尽可能地广泛,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
“未来的人生要以日计算”。“我一直相信,作为一种习惯‘不断提问’比如会成为人类最基本也最有价值的行为之一。”“最切实的做法是去质疑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学会推翻常理进行思考。”
“未来的5000天,会比之前的5000天变化更大。”“未来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精神领域。”“人类对科技的态度有点过于谨慎。”“对于科技带来的问题,用于不能靠减少科技解决,而应该发明更好的科技。”
以上,KK的话可能让很多人不太舒服,因为他是一位乐观主义的科技精英,很多时候缺乏对那些在新科技浪潮中落伍者的真正理解和共情。再一个问题是,KK认为科技的未来是全球性、普适性的,我觉得所有的科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地方性,比如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