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来自马来西亚的真实故事,平凡中显不平凡
或许这几年大家都热衷于看印度大片,其实在东南亚的小国家里,还是能经常出一些口碑之作。
即将于11月6日上映的《光》,就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治愈系好片。

“纪录“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故事
《光》这部电影看起来比较写实,犹如一部纪录电影。原来这真的是导演郭修篆的亲身经历,是导演和他的自闭症哥哥郭修锴之间的真实故事。
弟弟和哥哥都是平凡人,或者平凡的生活。但由于哥哥有那么的一点“不一样”,故事就变得不平凡了。

这光是献给弟弟的
在电影里,由于哥哥有自闭症,父母都不在了,弟弟就肩负起父母的责任,从小就把哥哥带大。其中的辛酸和苦楚只有弟弟才知道,但我们都能从故事里感受得到。
但在电影里,并没有过多的去卖弄苦情,并没有太刻意去展现弟弟带大哥哥有多么的艰辛。而且给我们感受到,两兄弟相互陪伴,共同成长,这就是暖暖的亲情。
令我们深思的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弟弟这样的尽职尽责呢?

这光是发自哥哥身上的
众所周知,自闭症都是不善于表达,也比较怕陌生人的。两兄弟在学生阶段,或许烦恼没有太多,长大了,真正的烦恼就随之而来,主要还是来自生活的压力,旁人的眼光等等。
虽然弟弟一直陪伴着哥哥,到了两兄弟都成年,弟弟则需要边工作边照顾哥哥,这时弟弟对哥哥关心会降低了点,甚至出现不理解哥哥的所思所想和所做的。由于弟弟对哥哥的误解,而形成了故事中得波澜。
其实不少人对于自闭症人士或多或少都会形成不理解和误解的,看起来自闭症人士都难以集中在任何事情上,也导致了社会上有如此的现象:成年自闭症人士就业率不足10%。(数据来自百度)

但幸运的是,哥哥的自闭症并不算超级严重那种,起码生活还算可以自理,所以还可以去打工。虽然哥哥饱受各种的误会和歧视,但可是拥有自己的天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在这个时刻,哥哥是“发光发亮”的,也迎来了片名最具意义的一刻。

爱让这个世界有了“光”
电影并不是拍出一个奇迹的故事,而且一个平凡的故事,在故事的里,让我们看到的是,爱让这个世界有了“光”。
而导演也很懂去在镜头里营造着光的电影艺术美感,整片是加了滤镜色彩,而在各种自然光或环境光线里,明显会加重渲染,是一种贴题的电影手法。
其中还有多幕长镜头的拍摄手法是值得一赞的,尤其是有一幕,弟弟发现哥哥正在被骂,立刻赶下去解围。这是一个几分钟的长镜头,弟弟从楼上到楼下,经过光的消失再到光的再次出现,画面展现着弟弟那份焦急和忐忑的心情。

11月6日,这部来自马来西亚的《光》是值得全家人一起步入影院去欣赏的治愈系好片。虽然是提醒你记得带上纸巾,但基本一张就足够。只因这部片并没有去贩卖苦情,而是导演“平心静气”的和大家说了一个默默温存的故事。
在步出影院时,相信大家都会提醒自己,要多去理解这些特别的群体,就算不去帮助,也要做到不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