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学生挑战一万过一个月?流量密码罢了

2022-01-10 06:31 作者:莹哥话真多  | 我要投稿


图片来源:纳豆家



01


前几天朋友拿了手机上的一个帖子给我看,然后特别诚恳的拍着我的肩膀说:现在的孩子可真的一点苦也吃不了,唉,你们当老师的真的好辛苦,我能理解,我能理解。


我一脸问号的接过了朋友的手机看了一下,原来就是网上的几个帖子:

“大学生一万块生活费挑战过一个月”

“女大学生挑战降级消费,一个月喝奶茶不超过两千块”

“挑战在大学一个月只花两万块”

……


当老师确实辛苦,但我需要给学生正名,这种帖子绝大部分都是假的,不过就是哗众取宠的“流量密码”罢了。


我之前也偶尔刷到过,但都没有太在意,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标题党,不过人家标题党是用的是夸张的形容词,而这些帖子不过是把内容给夸张了很多倍而已,但是同样在婉转的表达“震惊!”,“毁三观!”。


我当然见到过有不懂得节省,花钱大手大脚,爱铺张浪费,没有合理金钱观念的学生。但是这样的学生真的是万里挑一,不是没有,但确实很少。那种小概率都是值得上新闻播上两三期的,也不足以代表整个群体。


02


大部分学生都是正常合理的花销,只不过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消费水平,而且各专业各年级都会遇到不同的具体情况,也确实不适合有一个具体统一的标准。说个不恰当的例子,咱们国家刑法规定了经济类犯罪,但是对于受案标准、数额巨大标准,这些都还会交由各地“参考当地经济水平”。


所以,多与少的区别,本来就是主观的。何况大学生也需要在大学期间学会塑造正确的消费观,这是一个过程。如果一个学生真的一个月要花五位数做为自己的生活费,只是用来吃吃喝喝,我作为老师会管,学生的父母也会管。


其实真实的大学生们,更多是“艰苦朴素”的,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很多次公开表达过,反对学生在校期间兼职。因为我观察里绝大部分的学生到了大学,都有种白拿了父母的金钱而深感愧疚的感受,于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就沉沦在兼职群体中。学生能不能吃苦?能!端盘子也会干,在烈日下暴晒一天刷盘子也会干,早上五点起来送牛奶也会干……然后因为没有劳动合同,就是拿着最低的薪资,干着最苦的体力活。回到学校以后还省着吃喝,结果一个学期下来,硬生生把自己折腾成了营养不良。


如果你们是这样的,我作为老师才真的要被气死好吧。你是大学生,选了学习这条路,就应该在课堂上给我老老实实的吃学习的苦,而不是逃离课堂,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感,花费着高昂的时间成本去做体力劳动,然后又没有扎实学到知识。最后拿着几百块钱和仅仅只是一纸文凭,就企图抵消父母为你们花费的成千上万的学费和生活费。


我总和我的学生说,作为大学生,弄清楚投资成本,长远发展,主次关系,规划目标,这些想清楚。你现在拿这个钱你愧疚,那就以后好好的回报。


03


网上那些夺人眼球的挑战帖文,不代表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消费观。而写文章的人也不是奇葩,正是知道哪些词足够猎奇,足够吸引眼球,足够引发大家的讨论,哪怕是咒骂,只要能为他们带来流量,他们就甘之如饴。


不然你们自己可以看一下,这些帖子的发布者,无论里面发了多少张真实清晰的实拍图片、小票清单,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露过脸。他们心里清楚的很,网上被骂是用来吸引来流量,现实里他们不是这个样子,他们怕被人扒出来造假,也怕现实里挨骂。


网上这种挑拨对立、引发争端的走红路线,其实也越来越不吃香了。


这几天,网上有个探店博主,推荐一家新开的爆米花店,280元一份,而紧挨隔壁的一家店28元一份。这种黑色幽默一样的低劣炒作,被博主冠以“爱一个人就要给他买全世界最好的爆米花”,“连280都舍不得为你花,真惨”偷换概念这一招被网友群嘲,大家笑言:那是我对象,不是大怨种。


因为不了解现在的大学生,网上也会有人不断的质疑嘲讽内涵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我不希望咱们同学就此去陷入和对方口水战的泥淖中,这就是中了他们的圈套。


你们的时间宝贵,别和他们吵,大学生这个群体到底怎么样,不是靠别人说,而是等着你们今后如何做。


何况,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有消费?学生攒的奖学金买一个模型,没问题,几个学生省吃俭用的凑钱吃了一顿火锅,也没问题,如果基本的消费就会被嘲讽,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看客的问题。


别理他们,做好自己就行。



大学生挑战一万过一个月?流量密码罢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