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序

2020-07-31 00:19 作者:做个小人物也挺好  | 我要投稿

自序

直到在昨天《孟子新读》译完之际,我也一直在憧憬着,我心目中深爱着的戴建业老师能为本书作序,唉,想到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加之现在他还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他认为此生应该完成的事情,也就断却了麻烦他老人家的想法!


更何况论诗文论文章我又不逊于他老人家,就故且再狂妄自大一把吧!我决定自己同自己作序。


其实不自己同自己作序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像我这种初二上半年就辍学了农村的孩子,要文凭没文凭,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源没资源,除了一身狂妄自大的臭脾气外,也就只剩下“一无是处”了,这也算是骄傲与自信的资本吧!没天自己就是天!没命自己就是命!有山靠山,没山自担!孟子老先生不也讲过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除了靠自己的这个半残脑袋与十指不全的这双手和这片赤诚之心,也别无他法了!更何况这一切足够了呢!


我从来没有写过什么序,也不知道序该如何起笔,为了写得更好一些,使朋友们更加耳目一新,虽然我一向狂妄的自以为史诗般的高才自居,但还是虚心仔仔细细翻了翻戴师《九卷丹书》中的序的。我发现戴师的九本书中除了曹慕樊老先生在《诗囚·孟郊论稿》一书中同他作了序之外,其余的都是戴师自己作序。我也就更加拥有了自己作序的信心。


即然是为此书作序,就有必要讲我为什么要写此书。


也很高兴与朋友们分享我为什么要写此书的心境,我这个人别无所长,除了喜欢游山玩水之外,平时就爱写写划划,做首小诗,吟个对子,甚至有时无聊时反复的听一段美妙纯音乐为它填个词。这是我的兴趣所致。


在很久以前我从来没想过去试着读懂一本经典,因为我总觉得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我粗粗算了一下,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如果让他读经典的话,他即使活上一千岁也不一定读得完,读得懂。


试问华夏文明史有八千年,文化史有五千年,每年即使只出一本经典的话,也有五千本,了解一个今人尚且不易,更不用说去穿过历史中的迷雾去了解古人的著作了,我也就自以为是的安慰自己说,知无涯,生有涯,以有涯对无涯岂不愚哉!就这样混混沌沌的度过了三十九个春秋。


而我这个人又不爱吃苦受罪,经过了下矿挖煤的经励,工地的生活,下海捕鱼的磨炼,我发现还是写文章来的痛快,可以不用担心头上石头落下来而砸到自己,也不用害怕吊在高空命悬一线的作业,更不用担忧海浪来时船被巨浪吞没。没人管也没人问,静静的把一个个方块字组合成一段段优美文字之后就会非常的快乐。虽然不值钱,但其中的快乐却是金钱难以买得到的!古人讲,君子有三乐,父母兄弟俱存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而我还要加上一乐,即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本身我就喜欢写写划划,但我并不喜欢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原著,可后来我接触到了戴建业老师后改变了看法了,我以前自以为是的认为天下文章我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可是读了他的文章之后,我脸红了,惭愧了!以前的我是多么无知啊!我同他学得了写文章的真谛,就是一定要去读经典原著,这叫万法不离其宗,只有读懂了经典原著,才能在写文章之时有章可遵,有法可循,写出的文章大家们看了才不会笑谈您,不然您一提笔落字就被大家们看出您几斤几两了。即使后面写得再怎么锦绣繁华也只是天花乱坠让大家们笑话罢了!


于是我就暗想,我是不是该读经典了,我以前的想法是不是错了,在戴师的文章中有一句话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本是出自有着唐宋八大家之首美誉的韩愈老先生的《师说》一文之中。我反复的在琢磨这句话,是啊!以前的我完全是不着道啊!还好遇到了戴师,把我领上了道,即然术业有专攻,那就是说写文章,我必须有自己所选择的方向,为了不让大家们笑话,我决定重读经典名著,但是经典这么多,究竟该先读哪一本好呢?


在以前我也自认为读了很多经典名著,比如四大名著是我父亲的私藏。自幼耳熟目染,父亲的《西游记》中的那个‘悟空’把我带的知道了该怎样写作文。少年时我的作文次次都是满分,每想到老师们和父母们赞许我的情景,现在我就激动的泪流满面,唉!


后来《古文观止》之中的篇篇经典文字让我领略到了古文的美韵。还有什么《笠翁对韵》啦!《千字文》啦!在儿时都是背的朗朗上口。只可惜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就全忘得一干二净了,即使现在众人叫我背诵一段“木兰诗”的话,恐怕我也只会记得其中的“唧唧复唧唧”中木兰家人织布的那个插图了!像什么《少年毛泽东》啦!我也是只记得他的小名叫个“伍芽子”了!十大元帅传奇系列更是除了林彪那个常胜将军印象深刻一些也只有刘伯承贺龙朱德陈毅徐向前这些伟大的人物们也只是只记得其名字,在脑子里也忘的残缺不全了!还好我还有本形影相随的《古文观止》和一套《黄帝内经》作伴。不然我的知识会更加匮乏。


现在好了,除了《九卷丹书》相随还有了个新手机,我可以免费的上古诗文网中读一些经集子史了,虽说残缺不全,但要读还是足够满足我的。我就读、读、读,在读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中的译文完全是站在一个圣人立场上的思维去译的,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爱挑刺,也就是网上人们讲的杠精,我在想,圣人们五百年不出一个,即使出一个,圣人们也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吧!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然圣人带个人字他就不是神,他就是与我们普通人别无一二,也有私欲,也得吃喝拉撒,在开心快乐的生活之中也得有痛苦与烦恼吧!


于是我就决定放弃译文中没有情感的句子,加入自己对圣人们当时所处时代的情感与生活,来重新译出一本经典来的想法。我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在想到底译哪一本合适呢?《论语》是孔子的,想起当年我党批林批孔的情景,我也就放弃了,《荀子》也不行,我看了他的文章用他的方法行事了二十年,苦逼了二十年,虽说他讲的很有道理,但我感觉他的道理在我身上并不适用,我指定不会去译他的文章了。


经过权衡再三,我决定译读《孟子》一书,因为在我所阅读的经典原著之中,也只是孟子的文章能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快乐!


当然这期间我也曾经痛苦过,迷茫过,彷徨过,惆怅过,我痛苦的是没有更加完备的资料,生怕在译文之中出现与原著相出入的地方!迷茫的是用我之知去解读古人究竟会有几层相近呢?彷徨的是这文章出来能读的又会有几人呢?惆怅的是我未来的文人之梦究竟还要走多远的路才会到达呢?好在每每入睡之前有戴建业老师的《九卷丹书》在枕边相伴,每每入梦我总会听到有他老人家在梦中对我讲:“小邢加油!”我总会泪流满面的起来,想到他老人家一定也会在深夜之中在坚持创作的!我也就擦干眼泪埋头继续译读!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这长八个月之中,我推去了所有的应酬,把手机调为飞行模式,几乎与外界断了所有的联系,终于把这本《孟子》一书以白话文的方式译出了来!正如孟子之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只希望此书能够尽快面世,以传入朋友们的手中。

当然有于本人思想上的差距与认知上的局限性,此书中也的确加杂了我个人的偏激情感,或许幼年至今一直不得势的缘由吧!或许这次严重的疫情对我的心灵打击太大了吧!在前近三十篇的文章中几乎都有种愤世疾俗的思想或多或少的惯穿其中!直到三十篇往后也就没有加杂偏激情感的影子了,一方面可能是两会的召开的确颁布了一些利民的法规,我看到了我们的政府正在逐步改善民生,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从中央作起,过紧日子,把开支压缩!一方面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我对那云端的枉魂也“麻木”了吧!毕竟情深不寿,我们不可能永远沉浸在悲痛之中啊!生活还要继续!我们的民族还要新复,谁能说不是呢!唉!又流泪了!算了!长话短说吧!我译读此书的目的呢!一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的苦难之中,从精神上得到一丝安慰,在灵魂深处有一方净土,领悟到这生命之中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二是希望为政者能够正视民心重视民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才会新复啊!此二条能实现其一,我也就心满意足的“死也无憾”了!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谢谢大家,这话头一打开就有点收拾不住了!唉!打住吧!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您们的守望是我的动力!谢谢!

                                                                     邢稳超 

                                                    河南上蔡儿时老屋  

2020.6.4.            

自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