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面试:除了能力外,考官最看重什么?

2023-02-22 20:39 作者:莺燕向露谈公考  | 我要投稿

恰恰相反,在公务员面试当中,考官很难从几道结构化面试的题目中看到考生的能力。因为考生的能力是个多维度的东西,考官能看到的只是从题目中展开的几个维度的特质,比如考生的逻辑思考、价值观念、应急应变、人际关系等少数几个表露,而且还看不全面。因为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答题中,考生往往只表露出一部分。甚至这表露出的部分,还有可能是通过一些考前训练和培训来达致的。

这也就是比如部委面试中,对考生的信息掌握要更全面、更多一些,也是寄希望于通过现有资料,对考生形成在答题之外的整体印象,结合临场表现和岗位来看。当然,部委因为后面还有更加要求细致的考察那一关,而各地公务员考试则很多时候是等额考察,因此就只能够在面试中尽可能选择相符合的人选了。

关于表露的思想上,这里有几点想要谈。很多考生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

第一,思想是否积极向上。很多考生也许意识不到这一点,以前经常有面试题挖坑,比如设定一个领导的场景,这种场景里就隐藏着陷阱。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领导来决策,你去找领导。领导说没有时间来处理,有的考生遇到这种题先给领导扣一顶大帽子,嗯,工作懈怠,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只顾忙自己的事。别笑,真的有一些考生是这样回答的。其实,这就带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那就是你认为所有的领导忙的时候,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在忙工作。这种思想,恰恰就是比较消极、负面的。那如果这样的考生招进去,恐怕以后看其他的问题也会是负面的。

第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很多时候,考官是希望能够听到一些共情式的回答的。比如这几年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躺平式干部”,这个词在很多面试题中都会出现。有的考生遇到这个词,就直接给出判断,将躺平式干部的出现归纳为干部主观因素,然后站在正义立场上进行批判。诚然,躺平式干部一定与干部自身有关,但是思维如果只放在这一点上,则往往偏窄。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岗位上,也希望考生能够看到更深一些的因素。比如躺平式干部,既有干部主观原因,同样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比如晋升和发展受限、个人知识文化结构支撑不起工作、基层压力和负担大,形式主义依然存在等等因素。那么,无论是思考还是给出的对策,就比较全面,也容易引发一些共情在里面。

第三,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其实,很多面试题目的设计,是蕴含着很深刻的辩证思想的。举个例子,2022年江苏省曾经有一篇模拟作文命题,记得命题材料大概意思是:德国人做日常菜,常备小型磅秤,配菜配料逐一过磅,力求精准,如同实验。中国人下厨,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少许”即可,用量模糊,味道独特,难以效仿。精准和模糊各有其妙,又兼济并存。总结来说就是德国人做饭重视标准,注重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也就是“共性”。中国人做饭重视发挥个性,注重事物发展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精妙是对于共性的精准追求,而模糊是对于个性的能动挥发。这道题目恰恰就暗含辩证思想,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彼此辩证统一。与之相似,很多公务员面试题,也经常会设置一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但实际上,是需要考生去寻找其中的联系和关系的。

有的考生只论曲直,就没有把握住这里面的联系。而这看似只是停留在思维阶段,却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的工作。比如有一年某地的综合执法面试题目设定的场景,是某区域的乱摆摊影响交通,造成安全隐患问题。有的考生只是在声称要大力整治,但缺乏了把握其中的联系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观念。因为很多现象都是需要纠正的,但有的需要循序渐进,有的需要联结多方,有的则需要快刀斩乱麻。如果你告诉我,这是哪一种,为什么是,又适合哪种方式解决,那这样的回答最好。可惜很多人只停留在了,告诉我为什么不好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浅的逻辑。如果未来参加了工作,往往很多时候工作也只是机械和简单粗暴,是容易出问题的。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这种表露往往需要一个认知塑造的过程。机械性的训练可以掩盖掉考生的个性,但是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具备个性但又积极向上的考生。


公务员面试:除了能力外,考官最看重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