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配乱语

爆竹声声似惊雷,随着捻儿攒出的火光和连串的晴空霹雳,各家的祖坟冒出与家丁兴旺和辈分大小所匹配的白烟。不过说到排场,倒是远不及白鹿原里视作尊严武器的铳子,在即时通讯手段匮乏的平原上,铳子是面子可视化的礼仪工具,它为人的“出人头地”打上了“争气”“有出息”的孝标签。
对于故去祖先,口体之奉(丧葬)是“孝心”的一次性结付,彼时未曾经济独立亦或未曾出生的后辈无法参与,更缺乏与先辈的自然生活联系,“孝心”在年度的祭祖中被仪式化后,便也失去量化标准。如此便只剩下养心智(飞黄腾达)这一孝心赛道,进取心被赋予了孝顺的道德色彩,职业世家的期盼更是抽象成祖辈的意志传承,远如秦始皇继六代国君之功一统天下,坚如非遗传承者度世代如一日。
话往回赶,如果把白鹿原里的放铳子看做是置顶的朋友圈——熟人网络的凡尔赛,那今天的赛博祭祖就是不太严肃的电子鞭炮。虽然有环境整治、假期调整、文化理念、地理因素这些表层因素促进了线上扫墓的生成,(我觉得有网络厕所,网络粪坑就已经很焦虑了,还要有网络灵堂这种扫兴玩意)一个更大的推力是,中国人的宗亲观念正在被原子化生活所割裂。林语堂曾说过,中国人,得意时信儒,失意时信道,绝望时信佛。信仰随时可变,本质就是没有信仰。但相较于理想化的诗歌,宗亲观念更是中国最值得投资的宗教,士农工商里,后三类发了狂培养后代念书科举,从了政便可为家族多戴一顶乌纱,从而形成有保障的利益正循环,历来如此。而城市化的快速扩张,换来多少人的背井离乡,换来了缺乏熟人网络展示只知道工作和休息两种状态的亚城市人口(无法完全融入城市文化,又无法离开城市谋生的人),于是在左右为难无处妥协之际,寻一网上灵堂尽赛博孝心,就像找一艘全身部件都被换过的船,虽然好像还是原来那艘船,但好像又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