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茶海中拾贝|在汪洋上摆渡之重塑-津茶院唤醒

2023-01-08 18:05 作者:津茶院  | 我要投稿

“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喝茶去。” ... ...

体悟因人 因境而异




喝茶是一件需要身体力行的事,因为茶的至味、真趣的生发、体悟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正所谓的乐山乐水、见仁见智,其饮者自知。



“茶”的承载力和创造力



这一切,都来自茶的承载力和创造力。茶的承载力,体现在纵向的传承性、延续性,横向的包容、适应性。


五千年的文化根脉深植,从未间断且越走越远,从上古到当下,从中国而至全球化;茶的创造力,则为茶叶的形态、品性、应用的受者无界,雅俗共赏,涵盖药、食、饮,尽显益、利、趣,融会物、境、情。


“至味” “真趣”


茶之创造力,起于茶之性,见于茶之形,得于茶之饮。可以说,从茶的种植生产,采摘加工,包装存储到流通消费,是茶的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自我塑造的开始。


其中,种植生产包含了天地自然的塑造,采摘加工及包装存储贯穿了人工技艺的塑造,流通消费则融汇了社会化、习俗化和地域化等综合因素的多重塑造。


当一杯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已蕴涵了赵朴初老先生所说的“至味”、“真趣”。


“身心意趣”的唤醒


那么,至味是什么?真趣为何物?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都是通过茶者各自的理解而展现,这一过程,也可谓之重塑。


关于重塑,貌似高大上,其实不然,因为我们每天都处于自觉或不自觉的重塑中,从衣食住行到身心意趣,都不断在审视、完善、提升,希望达到自我理解和追求的境界。


就像喝茶,喝啥茶?怎么喝?永远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感觉,没有标准,只有究竟,没有终极。


“重塑”的唤醒


关于重塑,首创中国茶文化唤醒平台的津茶院,也有如此诠释。其一为解“独”,津茶院上千款老茶,均为跨越地域广,沉淀时间长的精品、珍品及孤品,为多数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具有其他茶类所没有的传承性、独一性,需要先行解秘。


其二为解“压”,这些饼、沱、砖、柱、篓等形状的老茶都是紧压茶,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品级进行分解,呈散形装并以相应的器皿贮存,以特定的环境,温湿度,还有看不见的微生物促使老茶的“苏醒”,回归到陈年老茶应有的状态。


其三为解“诀”,从名、品、饮系统全面地展现云南普洱,四川藏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和广西六堡等年份老茶的各自精彩,更从茶、器、境层级打造,交给爱茶者一把走进津茶院,轻松体悟、收获陈年茶的钥匙。


老茶共享 文化共享 价值共享


重塑,是展现茶的创造力的必须和必然途径,更是登上津茶院倡举老茶共享、文化共享及价值共享平台的一道阶梯。置身于百年围屋,享受着用心解读、重塑的古域、古茶,真趣盈盈,至味满满... ...




在茶海中拾贝|在汪洋上摆渡之重塑-津茶院唤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