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龙集团入选钢铁行业钢铁行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11月20日,由中国钢铁协会、责任云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发布会在北京嘉里大酒店召开。

会上发布了《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简称蓝皮书)并进行了解读,为入选蓝皮书的10家钢铁企业颁发了优秀案例证书。建龙集团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楚绍国出席会议并作为企业代表讲话。

他表示,过去的20多年,中国钢铁工业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建龙集团的发展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缩影。建龙集团能一路走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第8、国内第5的钢铁企业,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建龙集团依靠法制化、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使一些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为社会“减负”。这些企业重组后经过体制机制的转变、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装备水平的升级、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建龙集团兼并重组这些企业不仅看重的是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一份责任和担当,一份家国情怀。例如2017年收购重组的原北满特钢,它是新中国成立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之一,为新中国的国防军事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历史上创造了“8个第一”(为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门火炮、第一座大型量子反应堆、第一枚原子弹、第一代超高音速飞机、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等国之重器提供了关键性钢材)。建龙集团希望能够通过建龙人的努力重新恢复它的历史地位,重振昔日雄风。
在他谈到这些企业时指出,建龙集团兼并重组的企业有50%都是在祖国的边疆地区,如建龙西钢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是中国最北的边陲钢厂,而这些地区留住人才是很难的。他表示,建龙集团在我国边陲地区工作的建龙员工大约有3万人,也就是3万个家庭。建龙集团唯有扎扎实实地把这些企业办好,才能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边疆留住更多的人才,为边疆的稳定贡献力量。

据统计
从1999年到2022年,建龙集团共上缴税金558亿元,平均每年24亿元;销售收入1.68万亿元,平均每年730亿元。
能源环保方面:2019年至2021三年共投入环保升级改造资金125亿元,平均每年41.6亿元。
科技创新方面:每年按销售收入的3%投入科研,年科研投入接近100亿元。同时匹配了相对应的激励机制,特等奖500万元/项、一等奖200万元/项、二等奖100万元/项、三等奖50万元/项。
建龙在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抚顺新钢铁为依托设立“共同富裕基金”,开展乡村振兴等共同富裕项目;在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龙基金”;在黑龙江铁力市投入5000万元设立专项扶贫基金,助力脱贫攻坚。近5年集团社会公益捐赠累计超过3.9亿元。
建龙集团党委、团委、企业文化中心高度重视社会责任落实工作,已连续4年对外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力求全面客观地向社会和利益相关方披露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绩效,以此促进建龙美好企业建设,推动公司与利益相关方和谐发展。
“只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只有真诚回报社会、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的民营企业,才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未来,建龙集团将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报国、实业富国、科技强国”为己任,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担当,为行业和国家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