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专题来喽!【选择性必修二开更啦!】 |0基础救星!

喵喵 | 1-2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免责声明:不建议吃饭观看
知识点1️⃣:样方法
双子叶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确定调查对象(双子叶、跳蝻、蚜虫) → 选取样方(随机取样;重复性原则 ①乔木:100m²;②灌木:16m²;③草本植物:1m²)→ 计数(记录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密度)→ 计算(种群密度估计值 = 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计数的问题:若正好在临边,取左和上及夹角
例题1️⃣: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种群密度为6.5株/m²✓
B. 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
C. 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 此方法为标记重捕法
例题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草地中跳螭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 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6m²【松树是乔木:100m²】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D. 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知识点2️⃣:标记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如鼠类。
(标记总数)/ 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
【考点分析】误差分析:
- 计算出的N理论比实际偏大偏小?
- 标记脱落计算N理论比实际值偏大偏小?
- 如放回后标记动物不能融入种群,计算出的N比实际偏大偏小?
例题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²(1hm²=1000m²),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调查期间,若猫头鹰的迁入率增加不会影响田鼠的种群密度
B.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²✓
例题4️⃣: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X1、X2、... 、Xn,则种群密度为
B. 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公式是︰(标志个体数 × 重捕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C. 标志重捕法在做标记时,标记物要醒目,有利于抓捕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岫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高✓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