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n43-0.5 锰白铜、特性及适用范围
BMn43-0.5 锰白铜
标准
(GB/T 5231-2001)
目 前公认的我国( 也是世界上) 最早的白铜记载, 见于公元 4 世纪时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 卷四。 文中记道: “ 螳螂县因山名也, 出银、 铅、 白铜、 杂药。 ” 螳螂县即今云南会泽、 巧家和东川一带。 这里富产铜矿, 而邻近的四川会理出镍矿, 两地间有驿道相通, 从资源上看, 可以肯定螳螂县所出白铜为镍白铜。 这是有关镍白铜的最早可靠记载。

特性及适用范围
为电工铜镍合金,通常称为考铜,具有较大的温差电动势,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低,耐热性和抗蚀性比康铜好,同时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能力。
这些历史记载说明我国云南省很早就生产白铜, 但那时是由含铜和镍的矿石直接炼制白铜。 虽然我国冶炼白铜的历史很长, 但是没有炼得纯的金属镍。 云南出产的砒矿, 即现在矿物学上所说的“ 砒镍矿” 。 1929 年,王琎曾分析过我国一古代白铜文具的化学成分; 证明其中含有 6. 14%镍,62. 5% 铜以及少量锡、 锌、 铁、 铅等。

化学成分
镍+钴 Ni+Co:42.0-44.0
铁 Fe:0.15
锰 Mn:0.10-1.0
硅 Si:0.10
镁 Mg:0.05
铅 Pb:0.002
硫 S:0.01
碳 C:0.10
磷 P:0.002
铜 Cu:余量
杂质:0.6

我国古代制造的白铜器件, 不仅销于国内 各地, 还远销国外。 踞考证,早在秦汉时期, 在新疆西边的大夏国, 便有白铜铸造的货币, 含镍达 20%,而从其形状、 成分及当时历史条件等分析, 很可能是从我国运去的。 唐宋时, 中国镍白铜已远销阿拉伯一带, 当时波斯人称白铜为“ 中国石” 。 大约 16 世纪以后, 中国白铜运销到世界各地, 博得了 广泛的赞扬, 它 经广州出口 , 由英国东印度公司 贩往欧洲销售。 英文“ Paktong” 或“ Petong” 一词就是粤语“ 白铜” 的音译, 其含义是来自 中国的白铜, 也就是指产自 云南的铜镍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