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同人—泰拉大地战争》(45)
第五篇 复苏·战后重建
第四章 静谧绝唱
伊比利亚的天空难得晴朗绽放了一回,持续几十年的阴霾天气消散于马特里同,重新组建的审判庭在无数伊比利亚人的簇拥之下迈步前进,直至加泰罗尼亚大教堂的脚下。一众圣徒,最年轻的不过三十多岁,年长者也不超过五十岁,作为一支即将接手一个国家领袖地位的政治队伍来说,显得有些荒唐,甚至诡异。然而不光是在场的伊比利亚人,整片大地的人民都知道,他们绝对担得起这份责任,毕竟殊荣与赞誉可以靠吹捧取得,但成果不会骗人,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眼下伊比利亚教国雄风重振、海洋威胁一退再退,离不了圣徒们的浴血奋战。
当初,圣徒卡门接纳了一位阿戈尔,并授以毕生学识,培养出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戈尔审判官,这陡然打破了伊比利亚与阿戈尔的僵局,对抗拒大海侵蚀的伟业起到推动作用。审判庭的卷宗是这么记述的。深海教会的残党被贝格勃劳凯勒抛出的橄榄枝吸引后,急剧扭转了伊比利亚占据优势的局面,审判庭事变,旧日圣徒无一幸免,伊比利亚的过往光辉无一幸免。然而卡门的另一个学生达里奥,他曾屹立于格兰法洛,宁愿化作了无息丰碑,那么卡门自己更不可能选择沉睡,他用尽最后一口气,保护了乔迪突出重围,为伊比利亚、为这片大地的文明存续留下了一颗火种。
阿戈尔审判官终是不辱使命,他成为了大地战争东方战场的转折点,他改写了守望者与被守望者的命运。他如今身着审判之衣,挑起灯火,站在圣徒的中心,他是阿戈尔,他也是伊比利亚。“我,乔迪·方塔纳罗萨·伊比利亚,我与诸位宣誓,我们愿为伊比利亚教国的前路献上生命,愿为伊比利亚人民的理想奋斗终身,有违此誓,天诛地灭,万劫不返。”语气平静,但力量透彻,乔迪具备这样的气魄,不来自于封冕仪式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他曾身为平凡人,却又担当起编织锦绣前程之职的经历罢了。他不曾高贵,他也不曾非同凡响,他只是连结了伊比利亚的人民,他在其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袍泽,而后与之共勉,最终以寻常之身躯造就多少古代王侯都不能企及的奇迹。
说起来,仪式的流程并不繁琐,午后,意犹未尽的人们便回归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每个地方都一如既往地恢复运转,当然也包括加泰罗尼亚大教堂。“诸位,大地战争伤害、但也洗涤了伊比利亚,内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敌人被赶回了海岸线以外,但也仅此而已。”乔迪冲着另外七位圣徒说到,“除了战后的修养建设,我们还需考虑如何进一步应对海嗣的侵袭。前些日子,炎国的16号议案通过了泰拉联盟大会,这份议案与伊比利亚息息相关,是围绕着统筹各方力量应对海洋威胁而召开会议写就的,地点定于龙门,时间预计在今年冬季。”“那岂不是还要等上几个月?我们不能再拖下去了,失去了最后的骑士的强援,仅靠在大地战争中后期淬炼的惩戒军与审判官维持战线,恐非良谋。”另一名阿戈尔圣徒抢着说。“有深海猎人的队长为我们作临时前敌指挥,再支撑些时日并非难事,而且泰拉联盟的效率其实很高了,‘整片大地’可绝不是堂而皇之的虚指。”乔迪打断了他的质疑。
“那我们就这么干等到入冬?顶多加紧生产物资,却不挖空心思出谋划策?”“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好‘考虑’的?你……”乔迪仔细打量着这位同族,“我知道你的父母,他们曾为伊比利亚鞠躬尽瘁,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气魄,而今情况有所不同,若以昨日之剑斩今朝之兽,不得其法,反害其身。而欲求今朝之剑,只能由我们自己拔出。”他本是踱步,又徒然转身,目光停落在教堂大门的那一刻,门竟兀自开了,第九名没来得及参加仪式的圣徒缓缓走着。“艾丽妮,你来得迟了些,但也是预料之内的事,阿戈尔几乎无时无刻与海洋高强度战斗,你能从那样的作战中脱身,已经很让我敬佩了。”艾丽妮来到同僚身旁时,乔迪如此赞扬。
等她立身站稳,又行礼再三,然后开口:“尽管我被你们强安了圣徒的身份,但还是先容我禀报一番吧。我作为审判庭信使被派驻到阿戈尔近三年,期间充当起执政官歌蕾蒂娅的参谋,主要负责揪出奸细,但也历经过数十余次血战,我亲眼见证阿戈尔拦截了海嗣的主力,因此,所谓大地战争,同盟军对抗的海洋力量不过是它的冰山一角。”圣徒们原就肃静,听到这后更是缄默不语。“歌蕾蒂娅…她终究没能控制住自己,我提前击杀了她。海洋内部的战斗是压倒性的,阿戈尔能做的无非是最大限度延缓海嗣的进攻,现在,他们仅剩下一座城池,仅有十数位技术及指挥人员、一千多名战士、数万平民百姓保有人类意识,阿戈尔文明濒临毁灭。”“不。”乔迪先打断了艾丽妮的汇报,“不一定。艾丽妮,你说他们都保有人类意识,确认无误吗?”“我的眼能找出真相,我的心能作出判决,余下的人,我敢为他们作保。”艾丽妮眼神坚定,她向来这般挺直。“那他们就毁灭不了,这样的阿戈尔一定能坚持到最后,只不过我们也得快驮加鞭,尽早结束这同属于人类的苦难。”乔迪遥望,他并不是看到了什么,但他清晰意识到,最终的胜利或许真的会属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