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作品?要不要分开讨论

最近的娱乐圈,爆炸性新闻不断,瓜多到不行,给普通吃瓜群众的闲暇生活带去了不少谈资。

吃瓜虽然一时爽,但是总会带来一些疑问和思考,这个公众人物会糊吗?TA还有些什么瓜?当然一些粉丝也会为自己喜爱的艺人努力得去挽回一些什么,列举很多优秀的事迹。
因此,有一个点很值得探讨一下:
人品和作品要不要分开讨论?
影、视、歌,构成了娱乐圈的三大分支,当然,现在的公众人物们都会往着三栖群面发展。打开社交或者媒体平台,除去了一些大事件和社会新闻以外,都是娱乐圈的天下,新片新歌发布或是各路明星的家长里短。
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事故没有多少人想了解,但是公共人物就不一样了,他们生活中的任意一件小事都可以被几千万的人们知晓,为了博眼球,博热度,各路狗仔和娱乐记者也都是各显神通,挖到就是赚到,巴不得天天黏在艺人身后。

尤其近两年,开始流行人设这个说法,也就是说很多明星艺人所呈现出的状态都是由其公司包装设计好的,而可能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状态,于是毁人设的新闻就显得更有价值了。
“什么!原来他私底下是这样的人?”
“什么?这么正面的人物居然吸毒了?”
“什么!好男人居然出轨了?模范夫妻其实早就离婚了?”
“。。。。。。”

我们看到过很多明星艺人,犯了事后就销声匿迹的,但也有一些依旧风光无限的。虽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多多少少的缺点、暗面,不是非黑即白的,
但小编认为:
是公众人物就有必要,人品和作品不分开。
站在灯光下的明星们,尤其是当红的艺人,代表着流量,代表着资本,代表着年轻人们的向往。因此,更不能因为其业务能力优秀,就对其的劣性视而不见。
尤其是触及到了法律层面的高压线的,例如吸毒的艺人、或者是编剧导演之类的,想要复出,是不能容忍的。
鸦片战争离我们并没有太遥远,为了缉毒而牺牲的英雄们也只能独自在天堂叹息。那些自甘堕落,想毁了自己前程的人,我们为什么还要给ta第二次机会?都是成年人了,就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也应该要付出一定代价。
有人可能会觉得,因为人品否定了作品,会不会有点可惜,世人们可能会损失很多优秀的杰作。小编认为不会,要认可一个人的作品,就要建立在认可对象是个人的前提之下。时间总会带给世人们新的惊喜新的天才。
因此,可以是个怪人,但不能是个坏人。

但是,娱乐圈的故事太复杂,真真假假实在是玄学。
这时候,突然就觉得虚拟偶像很棒啊,绝对的根正苗红,不会有任何的黑料哟。

如果把话题换一个主体,不在公众人物身上,而是普通人身上呢?人品和能力要不要分开?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某公司中层欺辱新员工,高层因其业绩优秀便坐视不管。
这时候,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是不是只要有一方面特别优秀,就可以胡作非为了?只重业绩重能力,人品并无关系,这不是与我们从小受到的德智体教育相互矛盾了吗?
“商人重利轻别离”,在高层看来,能带来收益的就是天使,但在新人员工看来却像个恶魔。
作为一个旁观者可能无关痛痒,可以理性得分析某个人的两面性,但是如果哪天不幸成为了当事人,还可以心态平和得讨论吗?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理性探讨一下。
-----------------------------------------------------------------------------------------------
指弹中国
WAGF“土味指弹”大赛开展中
【指弹中国】
淘宝:指弹中国
实体店:北京朝阳区中国第一商城B座904室
电话:01085852696
《君と僕》正版教学!不是王炸不上架
明星课堂|第001期:Don Ross《Tight Trite Night》视频教学发布!
明星课堂|第004期:Don Ross《Michael Michael Michael》全中文教学
如果你也喜欢本文 不妨将它分享至朋友圈
本篇来自指弹中国编辑部
作者:张芒果 编辑:JIN
【广告时间】
小编最爱的larrivee om09

【往期相关】
惊雷匆匆闹过之后,又该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