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们高高在上,现在他们丑态百出


当曾经的谎言被戳穿时,被蒙蔽的人们就会以愤怒回应,但如果说谎言让说谎者自食恶果的话,那么除了愤怒之外,人们更愿意以看乐子的方式去看待这场报应。
看乐子,看笑话,是当今社会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嘲讽,但这种嘲讽本身其实是一种回应。
比如我们说看乐子,乐子本身并非是乐子,也许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亦或是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能够表现出绝对权威的观点或是信息。
而之所以成为乐子,是因为严肃的谎言被戳穿,以前有多严肃,现在就有多荒唐,当初刻意渲染的那种精神尖锐感,
成了如今众人嘲笑的“筹码”。

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心态不同,不同的东西造成的不确定,会极大程度影响着一些观念甚至是事实的效果。
但是对于谎言来说,与其说是这些不同的条件越来越多,倒不如说谎言被拆穿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尽管这里充斥着许多虚假的新闻,许多明显带节奏的观点,但也会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亦或是某种直击谎言本身的东西,正在让人们对揭穿谎言这件事,
加速,加速,再加速。
比如人们在工作之中,对于付出这个概念的认知,从“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样朴实的信念,转变变为了“我在付出而谁在收获我的付出”对自身付出的质疑。
比如某些老板总是一脸严肃的谈论这个问题,但涉及得利时,他们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透露着只属于他们的洋洋得意。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未必是受到了某种带有恶意的蛊惑,而是他们切身实际的感受到了这个质疑所带来的冲击,
是的,他们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他们不是视频里那些西装革履讲述着头头是道的权威人士,他们就是普通的打工者,他们繁忙的身影,将信将疑的坚持,还有日渐被压垮的精神,诠释着他们在这个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这是一群务实且不得不务实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不需要额外添油加醋,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已经是五味杂陈,
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说,让他们相信什么,比让他们不相信什么更难。
所以在对于“付出和收获的关系”这件事产生质疑的同时,他们会用非常现实的方式去丈量这种质疑的真实性,而当他们发现“他们已经被骗了太久”这件事有着足够明确的证据所证实之后,且结合生活所迫(他们不可能砸了自己的饭碗,只为了发泄什么)的条件影响,最终,他们会对那些曾经坚信不疑的事情,表现出一种既可悲又可笑的态度。
他们知道他们受骗了,但是他们只能继续被骗下去,因为他们要生活,他们很清楚自己生活在谎言之中,但是他们无力改变而且只能接受,尽管那些高亢的声音试图让他们用极大代价去觉醒什么,而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现在的生活,他们所负担的,所承担的东西,已经让他们拿的起放不下了:
我曾经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够心甘情愿的活在谎言之下?
后来,当我自己身处谎言之中默不作声的时候,我才明白,
原来生活所迫这四个字的分量,
实在太重了。

生活所迫这四个字,固然很重,
但这并不会妨碍人们把那些谎言当成是笑料,当成是一种对某种力量的嘲弄,
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终究要有一个答案出现,
这个答案是一个交待,是对欺骗者的惩罚,是对被欺骗者的补偿。
我始终认为,这个交待,并不是某个人所发出的声响,
而是这个时代,终将唤醒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