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国风·邶风·柏舟》
这句诗出自《国风·邶风·柏舟》。全诗的大致翻译为:
泛着坚实的小舟,在流水中却依然无所依靠。我宿夜难寐,心中满是忧愁。不是我没有酒,没有好去处可以遨游。
我的心不是镜子,无法照进一切。我虽有兄弟可以倾诉,但回应我的却是怒气冲天。
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轻易转动,我的心不是草席,怎容随意收卷。我娴雅端庄,不能忍受屈从和退让。
然而我忧心悄悄,为小人和鼠辈动怒,我经历多少磨难,如今还要忍受屈辱。我精心细想,捶胸顿足。日月交替散发光亮,为何还总有黑暗,我心中的忧虑,犹如干净衣衫上未洗去的污点。我精心细想,想要奋起高飞,多么艰难。
这首诗整体表现的是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因不得志不称意而痛苦忧愤的情感。有人说,这首诗是臣子怀才不遇之作,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妇人收到屈辱或遗弃而作,因为全诗抒情之语幽怨绵长,并不亢奋激昂,不像是出自男子。然而,纵观历史诗篇,多少堂堂男儿也写下了这样幽怨绵长之语。
后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伤”,“哀而不怨”,然而其中包含了多少悲伤和愤恨。满腔热血却作“隐忧”,忧思难寐缺称“如有”。
历史上将真实情感借妇人之怨来表达的本就不少,这是古代文人的妾妇心理,曹植的《美女篇》《七哀诗》,屈原的《离骚》,李白的《玉阶怨》等等许多,因此大可不必过于就纠结这首诗究竟出自谁手。对于这种手法或心理,在这里不做过多讨论,重点在于,其中体现出来了文人隐晦的表达和有所保留的情感。这首诗也如众多“弃妇诗”一样,情感浓烈却不全部昭显。我们透过笔墨看到的,只是夕阳下独自反反复复的叹咏,怎么也叹不尽的身影。

全诗的亮点在于多个比喻。用比喻来自省,来坚定心志,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纵然宵小鼠辈不容我,但不可夺我志向。仿佛身陷囫囵时发出诚挚的誓言,令人感动。在主人公说出此番话的那一刻,她(他)已经将功名或是幸福放在了尊严与初心之后。有了这一番豪言,而后再读到主人公更漏难眠独自思考,无奈与辛酸之感便更加浓烈。
我不知道此篇是否是最早的怀才不遇诗。贤臣志士遭人迫害难以得志的现象自古就有,甚至到了当今社会也不可避免。这些痛苦中的人,抉择不同。有些人看透了,梅妻鹤子遁入山林;有些人守着一颗赤子之心,终遭迫害,书剑零落;有些人学会了乱世法则,游刃有余,却不见了初心。
我不禁想象,这首诗的作者,无论是女子还是男人,结局如何?
你说现实太过悲哀,却被告知“本应如此”。读这首诗,方知人生多艰,多少痛苦与辛酸的归宿,只能是这反复叹咏却终难尽意的诗句了。
值得庆幸的是,以怎样的心境过活,我们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