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魏晋骈文和辞赋)

考点二、骈文
《钱神论》是西晋隐士鲁褒创作的一篇赋。文章通过虚构的情节,推出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两个假设的人物,以二人在集市邂逅为纽带,以其问答诘难的框架结构成篇。篇中主要描写钱的神通广大和无孔不入,写了钱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写了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边力量,并引用历史典故加以说明,征引《诗经》以为佐证,强化作者的观点。全文在写法上以铺叙为主,层层展开,铺张扬厉,淋漓尽致,并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效果。历史上有人把《钱神论》归类于寓讽刺鞭挞于嬉笑嘲谑的俳谐文,而该文谐中有庄,是很严肃的,它对金钱的描绘,对时风的讽刺、揭露都非常深刻。
②《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是孔稚珪所写的骈体文。文章一开始表彰真隐士以树立榜样,接着指出假隐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隐居时与出任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 描绘其丑恶面目。此篇语言也极为形象优美,新颖工巧,无语不新, 有字必隽, 故而备受称道。
③《与陈伯之书》
该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 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报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古人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围绕着“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选那些饱含情意的细节及相关的事物纳入篇中,让陈伯之感到丘迟处处是在为他着想,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弃暗投明,摆脱困境。全文濡染着作者热爱祖国,挽较故人的真挚感情,具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考点三、辞赋
①王粲的《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盛
王梁的《登楼赋》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地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情感表现领域的扩大,作者的表现力也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阮籍《猕猴赋》,刘伶《酒德颂》。辞赋生机的焕发,还表见在大赋的体式功能得到一定的调动。魏晋以来,大赋仍有表现严正重大题材的习惯,不过与汉代不同的是,它已不再限于国家政治生活之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