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看待以往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家】
#关于【科学发展】#
与【吉大教授曲昭伟】商榷:
第37条:
吉大教授曲昭伟
16小时前
来自 荣耀20
~~相信有造物主的杨先生,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这是他目前正在纠结的问题。人生一世,不该只留下一堆垃圾,更不该留下千古骂名!
靳家宏对应的【科学观点】:
~~首先说,现已百岁高龄的杨老先生已经为【科学事业】留下了非常光辉的一页,无论是【宇称不守恒定律】、还是【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都很有其光辉伟大之处,单就这些贡献就已经足以让杨老先生名垂千古!
当然,这些理论可能还有些不足之处,如【宇称不守恒定律】主要只是一种【科学发现】,且已被科学实验所证实,但为什么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好像还体现不足,换句话说,【宇称不守恒定律】好像还缺点儿【本质性思想认识】!再如【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中规定:用于传递【相互作用力】的【玻色子】不能有【质量】,但这显然违反爱因斯坦提出的【质量的本质就是能量】的伟大科学观点,任何【微观粒子】都会有【能量】,有【能量】就该同等地拥有【质量】,包括【内部真实质量】和【外部虚拟质量】,因为【内部真实质量】和【外部虚拟质量】只是【物质】的【内部运动动能】和【外部运动动能】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希格斯玻色子场】赋予其他【玻色子】以【质量】的说法就很难站住脚了,因为【质量】只能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应该是假手其他【物质】赋予的,任何【微观粒子】都该有自己的【质量】!
虽然我们大家都对杨老先生抱有更高的期待,但杨老先生毕竟已年逾古稀,能健康地活着已经不易,就让他老人家安心养老吧!长江后浪推前浪,该进一步努力的应该是我们的年轻人和我们这些还不算太老的人!
~~科学的发展进步是一件非常艰苦卓绝的事情!别人创造的科学理论我们来学相对要简单很多,挑点儿毛病也很容易!在《新相对论》中,我批了【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批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批了【菲涅尔原理】,批了【马赫的观点】,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但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鼎鼎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为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没有他们这些科学家,我们上大学可能就没什么可学的啦!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由于个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更由于有限的研究时间和精力,他们创造的科学理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在是在所难免、正常不过的!作为后人我们不应抱着完美的【拿来主义】,期待前人把任何理论都创造得【白璧无瑕】!更不应对这些已经做出丰功伟绩的科学家大加诋毁、褒贬有加!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虚心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然后仔细分析研究,对正确的内容要继续发扬光大,对错误和不足的内容要加以纠正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我们该创造的【科学新观点、新理论】!这才是对前人应有的缅怀和对科学事业应有的新贡献!
在此过程中,对前人的科学成就要有应有的【崇敬】,但不应该【崇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该继承的要继承、该发扬的要发扬、该批判的要批判、该纠正的要纠正、该发展的要发展!在这方面,其实爱因斯坦就有杰出的表现,在人们都把牛顿奉为神明时,他能勇敢地指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正确!虽然他就此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更加离谱,但起码撬动了牛顿的神坛,也为后人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虽然他这个新思考方向实在过于荒诞,但其精彩程度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起码当一部科幻小说来看是最科幻不过的啦!而且要是没有爱因斯坦的这顿骚操作,也很难激发我在《新相对论》中提出定会名垂千古的【新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F = ±(J*qQ/r²)*(1 - v/c)²。
当然,爱因斯坦最杰出的贡献在于《狭义相对论》,虽然《狭义相对论》整体来看显得错误连篇,但却包含着极其重大的【科学新闪光点】!那就是我在《新相对论》中指出的两点:
第一点:大家原以为【电场力】可能是【超距作用】的,但爱因斯坦头脑清晰地明确指出:【电场力】应该是【非超距作用】的,应该在有限的【力的作用速度】范围内,该速度大小应该就是【光速c】,类似于河流只能在【河流流速】范围内来推动漂流物!遗憾他把该【闪光点】用错了地方,本该直接用在【电场力】身上,他却错用在【质量】身上,但他毕竟指出了非常核心重要的一点,由此才有了我在《新相对论》中提出的更会名垂千古的【电场力的力有作用速度原理】公式:
F = F0*(1 - v/c)²。
第二点:正是第一点爱因斯坦用错了地方,但却【歪打正着】!让他发现了第二点,那就是【质量的本质就是能量,能量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物质的运动动能】!这一点显然是爱因斯坦一生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正是有了这一点,他才能进一步推导得出【质能关系原理】公式:E = mc²!我曾说过这个公式的伟大意义盖过所有其他物理学知识之和!虽然他的推导思路、过程和结论都有错误,正确的结论应该是:E = mc²/2,但他得出的结论E = mc²显然给后人指明了方向,没有他得出的结论E = mc²就没有我在《新相对论》中提出的新推导思路、过程和新的结论:
E = mc²/2!
好啦!太啰嗦了!今天先聊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