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暗算 麦家

2023-03-26 16:23 作者:不想说话随便说点吧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19fIZra537MKVeTCBCs5g?pwd=dnxy 

提取码:dnxy

编辑推荐

小说家麦家的代表作,开启谍战浪潮的文学经典。2008年,《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并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开启了新世纪的谍战浪潮,影响深远。

2014年,麦家成为继鲁迅、钱锺书和张爱玲之后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作家,《解密》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陆续在一百多个国家出版。

2017年3月,麦家现身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一封麦家写给儿子、又是向自己的父亲“还债”的信,感动无数读者。


茅盾文学奖得主,解密人心的文学经典。

《暗算》讲述了一群为了理想和高贵的目标而甘愿隐姓埋名的天才。他们的工作是暗算别人,他们本身被世俗生活暗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可以解开敌人的密码,却难以解开人心的密码。生活,才是我们永远琢磨不透的谜题。

设计师朱赢椿操刀改版,匠心打造全新版本。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作品多次获奖,此次深度参与改版,以小说的核心意象“伏尔加的鱼”和密码河流作为封面设计的主要元素,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海报:

内容简介

《暗算》讲述了一群为了理想和高贵的目标而甘愿隐姓埋名的天才。他们的工作是捕捉风的讯息,是聆听死人的心跳,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生活在无尽的黑暗和孤独当中,行走在成功与崩溃的边缘,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要和魔鬼做交易,随时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一旦回到阳光之下,他们的表现却仿佛白痴,谁也不会想到,生活才是致他们于死地的陷阱。


尽管我们赞美神,可我们更留恋人间。《暗算》中的阿炳和黄依依,让我发现了缺点所带来的美,因为他们的脆弱、不堪和迷失,我更爱他们。——麦家

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作者简介

麦家

当代作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2008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继鲁迅、钱锺书和张爱玲作品之后,《解密》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陆续在四十多个国家出版,受到BBC电台、《纽约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等超过四十家主流媒体的推荐,被《经济学人》选入“2014年度十大小说”。

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由他编剧的同名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风声》,掀起了谍战影视狂潮。

精彩书评

麦家的写作对于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目录

序曲

第一部听风者

第二部看风者

第三部捕风者

代跋《暗算》版本说明

精彩书摘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的故事是我的两位乡党之一钱院长,讲给我听的。这也是我听到的关于701故事的第一个。讲这个故事时,院长还是院长。就是说,他是在离任前给我讲的这个故事,当然还是“密中之人”。再说,那时候也还没有“解密日”之说;即使现在,他依然没有列入解密的名单中。根据以往惯例,701头号人物的解密时间一般是在离职后的十年左右,如果以此计,那么也要到明年才是他的解密时间。所以,有关他的故事,我所知甚少,有所知也不敢妄言。这不是胆大胆小的问题,而是常识问题。人在常识面前犯错误,不叫胆大,而是愚蠢。

那么,他何以敢在解密日颁布前私自将阿炳故事诉之我?我思忖,大概他在当时已经知道即将有解密日之事,而且阿炳的事情必在头批解密的名单中。事实也是。这就是所谓艺高胆大,他是位高胆大—站得高,看得远。他凌驾701众生之上,比他人先知早觉一些内情秘事,实属正常。但以我之见,这不会是他急匆匆给我讲阿炳故事的决定理由,决定的理由也许是没有的,倒是有两个可以想见的理由:一个,他是阿炳故事最直接的知情人,自然是最权威的讲述者;二个,我怀疑他对自己的命数充满不祥之疑虑,担心某一天会说走就走,所以便有“早说为妙”之心计。他后来果然是“说走就走”,夜里还好好的,还在跟人打电话,说往事,一觉睡下去,却永远瞑目不醒。现在,我重述着他留下的故事,有种通灵的感觉。

下面是老人的口述实录——


暗算 麦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