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向各位说声感谢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这可能是贵州给大家留下的直白印象,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贵州经济发展留下的高难度副本。
山地求生大户: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主要以山地、丘陵还有极少数的盆地为主。2亿年前印度洋和欧亚大陆地壳运动,使地壳抬升诞生了云贵高原。约3600万年至5300万年前,青藏高原产生剧烈的地壳运动,云贵高原又再度被抬升,最终造就了“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的山地大省。
喀斯特博物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也变成了向贵州不断泼出的弱硫酸,贵州广泛分布的石灰岩被不断侵蚀和沉积,慢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敏感肌”。地表和地下形成的许多落水洞峡谷、伏流岩洞、峡谷盆地等地貌,这天然的“易碎感”伴随的就是耕地稀少的困境。
“八山一水一分田”,美则美矣,却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发展困难,开局拿到这副牌,地主都要叹口气。2015年贵州全省共有66个贫困县、190个贫困乡、900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排全国第一,占全国8.77%。“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饭,除夕晚上才有米汤喝”,这是贵州祖祖辈辈流传的一首民歌。不过在这场异常艰难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天性乐观的贵州人在喀斯特高难度副本里,上下一心,来了一局绝地求生!

想要富,先修路,山拦我便开山,水阻我便架桥。于是贵州便有了人类桥梁史上的工程奇迹:世界上最高的一百座桥中,有近半数在贵州。一座座耸立山间的大桥为山区人民连上了对外的“网线”,贵州成了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而我贵州某城投公司的朋友却说:每修一座桥,他们的心都在滴血。巨额的基建成本,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21年末,贵州省债务总额是1.19万亿元,负债率60%,仅次于青海省61%,高居全国第二位,但是青海省债务总额只有2000亿不到。
很多人质疑投钱到贵州是不是明智之举,哪怕贵州省GDP连续8年增速位居全国前三,却还是马尘不及,ROI并不可观。在如此艰难的逆风局里,国家和队友都没有抛弃贵州。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可以说贵州慢慢摆脱穷困和落后,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一天我的朋友圈刷屏了,爸爸平静地打电话告诉我,他的贫困户们都搬出了大山、搬进了新修的异地扶贫搬迁房里。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一天我的朋友圈刷屏了,爸爸平静地打电话告诉我,他的贫困户们都搬出了大山、搬进了新修的异地扶贫搬迁房里。
“日子好起来了。”电话那头他舒了一口气。我知道,那一天无数像爸爸一样的贵州基层工作人员,都松了松长期紧绷的弦。
截止那一年贵州共完成了6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而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当地群众和干部日以继日的劳苦;是从小娇生惯养的闺蜜,也卷起裤脚下田插秧;是一直莽撞耿直的男同学,看到困难户情况也心酸掉泪。
日子好起来了,是所有人搭了把手,谢谢。

幸运的是,大自然除了加强了贵州的副本难度,也在大数据时代为贵州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水电丰富、地价便宜、温度适宜、处于内陆不受大地震和台风影响的稳定板块,这便是大数据存放服务器百里挑一的好地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贵州,政府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局表示2023年贵州力争实现数字经济占比达40%左右。
到今年“村超”、“村BA”的爆火,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贵州,也让贵州的乡村振兴有了新的想象画面。当一场场赛事,从十里八乡的乡亲,逐步扩大到全国各地的观众。“乡村体育”、“民族特色”在大家热情的浇灌下,悄然开花布局。期待贵州能在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中,蹚出一条新路。
一阵撩人的东风,刮到了贵州,带着全国人民的善意和关怀。过去贵州承接着大自然馈赠的、独树一帜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却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被自然资源诅咒,为了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尽管贵州仍然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债务问题,但贵州已经基本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希望大家给我们一点时间和耐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