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PA劣势,普林斯顿大学全奖!

2023-08-02 11:21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本科:东南大学,材料专业, GPA:3.44/4.0

硕士: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PA:3.92/4.0

科研:6篇co-author文章,其中3篇顶刊发表于硕士阶段

推荐信:三封超强推,两封国内,一封美国

TOEFL: 103/22

GRE:159+170+3.5

全奖Offers:

Princeton ECE PhD;

Caltech Medical Engineering Ph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oint degree track);

UChicago PME PhD;

JHU MSE PhD;

Duke MEMS PhD;

UNC Materials PhD;

CMU MSE PhD;

Cornell MSE PhD;

Umich MSE PhD


我的申请情况比较特殊,在GPA劣势,陆本非top5的情况下拿到了9个全奖录取,其中经验也许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我自己对科研方向十分挑剔,申请前,我的准备思路就是尽可能让我最后选Offer时能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让我可以去最好的平台做自己最喜欢的方向。因此在硕士阶段,我始终按照申顶校的标准来提升背景。


GPA:

GPA并非申请中最重要的因素,但GPA却是我整个申请阶段最担心的部分。我绩点的短板全部来自于大一的成绩。在大二决定出国后,我开始认真上课,最终将本科后三年的专业绩点提升至3.8/4左右,并且在大二大三获得了两项含金量较高的奖学金,这也为我最后进入最喜欢的大牛老师组做了铺垫。


硕士入学后,本科绩GPA仍是我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学术导师已经明确告诉我,PhD项目录取只看近几年的学术表现,但我依然耗费了不少精力维护自己的GPA,并且通过大量的Research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其实除开最初一年,我后面五年的背景还是没有什么短板的。所以建议大家不用太焦虑自己过去的背景,做好当下就可以啦。


托福GRE:

申博过程中托福GRE成绩并不是非常重要,很多学校甚至不要求提交语言和GRE成绩,语言没有硬性最低要求,因此二者大致过线即可。申请过程中英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口语部分,由于我在硕士阶段非常喜欢跟课题组里的韩国人唠嗑,从Kpop唠到芝加哥哪家韩式炸鸡好吃,英语口语也从最初的磕磕巴巴到申请时可以毫无压力地与面试官唠家常,这也减轻了我很多面试压力。因此我的建议还是平时一有机会就多开口练习。


科研:

我的硕士导师是美国院士,行业大牛,课题组highly interdisciplinary,资源十分丰富。硕士期间我从未面临过任何资源压力,畅快地刷着老板的钱学习着各种研究技术。除了学习技术,我也结合了自己以及组里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规划。因为课题组是偏实验的,一篇文章的发表通常要耗时2-3年,我放弃了在申请前发表一作文章的想法,而是把时间用在帮助三个博后做项目,最终在申请前发出了两篇co-author文章。


我的建议是,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的实际情况和所在环境进行调整,硕士阶段不必盲目追求文章。例如就我所在的大组而言,硕士阶段的一作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与该领域全世界最优秀的师兄师姐们学习的机会,学习不同的科研风格以开阔眼界。即使我手上有一个主导项目,最终为了保证工作质量,我还是没有选择在申请前赶出文章。由于我在课题组里的人际关系很好,师兄师姐喜欢带我做项目,教我技术,以及给我介绍connection。这也是我硕士期间获得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选校:

我的选校可以用“悲观+大胆”来概括,即申请准备和申请时要悲观,选校时要大胆。世毕盟的半DIY方案中没有限制选校数量,因此我最终选择了15所学校,其中6所是彩票校,最终彩票中了一半。即使申请季之前就已经有两所学校伸出橄榄枝,但是申请时我对自己的期望值也仅仅是“只要拿到一个正式offer我的申请就已经大获成功了”。选校时除了正常截止日期的美国高校,我还提前看好了一些截止日期较晚的学校以及新加坡的春季入学申请时间作为备选方案。所以整个申请季下来我的心态非常平稳,没有明显感到焦虑过。几乎每个学校的offer在到达前我就已经通过面试大致知道了结果,因此申请季全程心情没有什么波动。


面试:

我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拿到过大约十场面试。这其中分为委员会面试和教授面试。无论是哪种形式,首先只要表现得活泼礼貌,就已经拿下了一半的胜利。我密歇根大学的第二场面试甚至出现了对面网络差到完全听不清在说什么的程度,遇到这种问题不用紧张,大方地跟面试官解释即可。其次是只要对自己所做的科研非常了解,基本可以应付教授所提的一切问题。我硕士阶段一共参与了7个科研项目,面试时几乎没有遇到过回答不上来的专业细节问题。我认为这样的工作量加上对工作的熟悉程度看起来就足够impressive啦。


推荐信:

在我们过百人的课题组内,学生跟老板直接交流的机会要比小组少很多。虽然跟老板一对一聊天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我都保证自己well-prepared并且言之有物,加之本身工作努力,因此老板对我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在要推荐信前,我花了20分钟总结了过去一年里我对课题组的贡献以及未来一年在组内的规划,结束时才顺水推舟地要了推荐信。最终老板给了超强推,这对我的申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两封推荐信我求稳为主,找了两位本科时跟我关系比较好的老师。他们在我申请全程都非常支持我,推荐信提交也从不拖沓。我至今十分感激。


最后:

申请季的一个小彩蛋,就是拿到了与Offer一起来的各个学校的visit邀请,意外地实现了申请后出门旅行的目标(还是公费!)。


最后还要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对我文书修改提供的建议以及时间规划上的帮助。感谢他们始终鼓励着我尝试申请去往更好的平台!!!


GPA劣势,普林斯顿大学全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