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众科学日|与科技携手同行,与量子信息一起成长

2022-05-26 09:30 作者:国盾量子  | 我要投稿

当原始粗糙的东西未来成长成一个我们可用可信赖的东西,当有一天它再也没有神秘色彩的时候,那就是量子科技最美好的未来。”

5月21日,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期间,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了主题为“量子应用——产业化中的量子技术”直播科普活动,为公众科普在产业实践中应用的量子科技前沿技术。国盾量子与问天量子、本源量子及国仪量子等三家量子科技领域代表企业参与了科普活动。

根据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中科院总体部署,今年举办的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主题为“走进科技、你我同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前沿科技领域,重点普及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系列重大成果。

上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科学革命之一,是现代各种重大技术发明,如半导体、激光、核能、超导、核磁共振等的第一原理基础,推动人类在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科学领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但对于科技工作者之外的很多人来说,量子仍然是个神秘的领域。因此,量子信息也是此次科技活动周的重点关注领域。

物理学家变身建筑工人?

“我”把导师培养成院士?

“量子鬼才”被时间“遗忘”?

一场直播聊尽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八卦”)

直播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博导、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以《和量子科技一起成长》为主题,分享了量子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的发展状况。他从“量子隐士”和“量子钞票”说起,讲述了“墨子号”卫星实验及国际空间量子通信的竞争合作,我国光量子计算和超导量子计算如何取得量子优越性,以光钟和时频传递为代表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如何以产业来反哺前沿科学研究......围绕着技术的发展、人的成长,穿插着国内外量子领域研究者们的轶闻趣事,一段量子技术简史被娓娓道来。

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用一年时间提前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如今,“墨子号”依然在太空“超长服役”,并完成了一系列拓展实验。在“墨子号”卫星与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对接的基础上,中国实现了超远距离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并在金融、政务、电子信息等领域获得了应用。

在直播的尾声,彭承志表示:“量子科技已经逐步成长,不再是只依赖于量子力学的一个小而窄学科。它已经跟很多领域结合了起来,像半导体、微波光子学、微加工甚至软件的操作系统等。未来,它将会服务更广阔的领域,包括信息安全、机器学习、大数据、重力测量等等,各种各样的领域都将成为它一展拳脚的天地。相信量子科技发展一定未来可期,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参与。”

随后,问天量子董事长韩正甫围绕“信息安全保卫史,从密码到量子密码”介绍了量子密码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应用前景。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以“走近量子计算”为内容,带领大家了解了量子计算及其发展前景,介绍了量子计算工程化、产业化的现状。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做了题为“来自量子世界的尺子——量子精密测量的原理和应用”的讲座。

圆桌会议环节,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教授、“科技袁人”袁岚峰博士的主持下,国盾量子副董事长赵勇和韩正甫、张辉、贺羽等一同交流讨论,与抖音观众进行科普互动。

量子科技要稳坐金字塔尖,也要走向普罗大众。让神秘的量子不再神秘,让公众了解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的现状,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是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的职责。从跟跑到并跑、领跑,从科学研究到产业落地,我们和量子科技一起成长,共同成就~


完整科普视频正在整理中,欢迎后续联系小盾获取

公众科学日|与科技携手同行,与量子信息一起成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