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随笔】也许会给我的西方哲学史老师看一眼的、莫名其妙的、深夜灵感文章
自从学了哲学,我总是会被一句话折磨:“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我瞬间冒出了很多问题。
然后老师又会提出:“你要提出一个优秀的问题。”
于是,我脑袋里的问题全跑光了。倒不是说,我觉得我脑袋里的那点问题都是质量很低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不知道他心里有关优秀的标准。
何谓优秀?“优秀”这个词本身带有主观的评判。我并不知道他心里的“优秀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
于是我打开“者也”,问它“如何通过哲学著作提出一个优秀的问题”,看到一个回答,我觉得挺有趣:“有一个模板,XX的XX性,如何通过XX化的方式来体现。比如说,你想问‘哲学是什么?’,不要直接问,而是要套模板‘哲学的哲学性如何通过哲学化的方式来体现?’。”
虽然这样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我为什么不能直接问“哲学是什么”呢?也许只是被逼无奈吧,我想让那些“哲学家”们认真的好好的回答自己的问题。但我又不能接受这样繁琐的提问方式。
往下翻,也找不到什么很好的回答了。

也许他心中的问题是可以写成论文的问题?

这是预定的论文选题:
*从〈诗经〉与〈万叶集〉比较中日面对同一意象时,不同的思维方式。
*日本禅宗对茶道(剑道,花道)的深刻影响/佛道两教对“离别/人生苦难”的态度/论日本禅宗对“和静清寂,一期一会”的多种解释
*铃木大拙
*论《clannd》第四集与罗素《我的信念》爱与知

这样的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