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社会学:布尔迪厄《再生产》第一卷重点
2.3.1.3.一个教育当局灌输的专断越是更加直接地再生产把教育权成委托给它的那些集团或阶级的文化专断,就越不能表明和解释自身的合法性。 2.3.2.所有教育行动的成功,都随接受者对教育当局教育权威承认的程度,随他们对教育交流的文化准则的掌握程度变化。所以,一个给定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给定教育行动的成功,便随 以下三种文化专断之间的关系 变化:这一教育行动强加的文化专断、该社会构成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专断、接受这一教育行动的人原属集团或阶级中最初的教育灌输的文化专断。 4.各种制度化了的教育系统(SE)的结构和运行特点来. 自如下事实:它必须通过制度特有的手段,生产并再生产制度性条件。无论对实施它的灌输功能来说,还是对完成它再生产一种文化专断的功能来说,这些条件的存在和持续(机构的自我再生产)都是必要的。它不是这一文化专断的生产者(文化再生产),该文化专断的再生产有助于集团或阶级之间关系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 评注:只有提出一种制度化了的教育行动的可能性的属性条件,才能把它的全部意义赋予对实现这些属性条件所必需的社会条件的研究。也就是说,才能理解,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诸如城市人口的集中、影响到当局或知识分子实践独立化的劳动分工的进步、符号财富市场的形成等社会进程,如何作为一种教育系统出现的社会条件系统,具有了系统的意义(参见韦伯使用的逐步深入的方法,他以此把与封建社会解体有关的社会现象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社会条件系统)。 4.1.既然(1)只有在通过制度自身的手段生产并再生产一种教育工作—该教育工作能在制度的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即不间断地、廉价地和大批地,在尽可能多的合法对象当中(其中包括制度的再生产者),再生产一种尽可能一致和长久的习性——的条件,一种教育系统才能完成它自身的灌输功能;(2)为了完成它的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外部功能,一个教育系统必须生产出一种尽可能符合它应当再生产的文化专断的原则的习性,那么一种制度化了的教育工作的实施条件及这种教育工作制度性再生产的条件,就趋向于与再生产功能完成的条件相吻合。这是因为,一个固定的专门化人才团体,为了能不断地招聘到足够的人数而很容易互换。这些人受到一致的教育,拥有被一致化并有一致化作用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实施一种专门的和有章可循的教育工作,即一种学校工作(TS)—— 第二步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形式——的条件。这个团体受到它自身再生产的制度性条件的影响,事先就倾向于为它的实践确立界限。这些界限由一种被授权的机构划定,以便再生产文化专断,而不是颁布这一专断。 4.1.1.既然应当生产出制度性条件,使可以互换的人不间断地,即每天在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地理范围内从事一种再生产它有权再生产的文化专断的学校工作,教育系统就试图向为完成灌输而被招聘和培养的人们提供一些制度性条件。这些条件能同时使他们不必开展混杂的和异端的学校工作并防止他们开展这些工作,即不用明令禁止,便能最好地排除与它再生产合法对象的智力和道德统一化这一功能所不相容的各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