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非对称风险节选原文
读书非对称风险节选原文
外科医生看起来应该不像外科医生。
如果一个人看起来不像是干这一行的,却又在这一行干了很长时间,这说明他需要比别人克服更多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病人以貌取人的天然倾向,带给他的不信任感,他一定是用卓越的医术成功的扭转了别人对自己不利的第一印象,否则他早就被淘汰了,根本干不了这么久,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风险共担的作用时间和现实联手帮我们过滤掉了,那些能力不足的人,而时间和现实并不在乎长相。以此类推,下次你挑选书籍的时候,如果看到作者的照片是他站在一大台书架前系着一条宽领带,抱着手肘做沉思状,那么你还是算了吧,不要选他。。同样的道理,反过来也一样,老练的小偷看起来都不像小偷,看起来像小偷的家伙都已经在监狱里了。绿色木材谬误,拉丁谚语说过,别以为好看的苹果会更好吃,这句话有一个另一个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版本会,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消费者花了半个世纪才明白这一点,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会继续被产品美观的外形所吸引。从另一方面讲,那些表述的很清晰很准确,连傻子都能理解的信息恰恰就是给傻子制作的陷阱。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很容易被人理解,那么他一定是在吹牛。(因为他会刻意的把话说得让人易于理解)。
教育是奢侈品消费:
常春藤名校正逐步成为亚洲新富阶层心中的终级奢侈品,哈佛大学就像一个路易威登的包或者卡地亚的表,他们对中产阶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他们把积蓄越来越多的投在教育机构中,但这些钱又都被转移给了官僚房地产开发商,一些根本不应该存在的学科(性别研究,比较文学或国际经济学)的终身教授,以及其他寄生虫式的人,在美国,我们已经堆积起了巨额的学生贷款,而这些钱最后都自动落入了各种收租者的口袋里,一个人要靠一张体面的大学文凭,才能在生活中出人头地,这无异于绑架一个年轻人的前途,然后对其父母进行敲诈勒索。有证据表明社会进步并非是由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推动的,恰恰相反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由居民财富水平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学历文凭的经验:
依据我的经验,在同样技能条件下,我们应该将应聘者的教育学历倒序排列,并雇用那个文凭最差的人,一个人简历上教育背景的光环越少,说明他要战胜的困难越多,他要和那些比他的文凭更漂亮的对手竞争,如果他还能达到同样的技能水平,他就一定是一个厉害角色。此外没有上过哈佛大学的人,在现实中更容易相处。
作出上述决定,需要的信息并不复杂,你只要看一下他是否是一个理学学士,再看一下他的学位是否依赖于名校,我记得当我申请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时候,我被告知如果没有被排名前10或者前20的学校录取,那么我就是在浪费时间,而一个数学学位则很少。因为各个学校的数学教育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这样你就可以把排名前10的学校的标准放宽到前2000名学校,同样的筛选方法也是用于研究论文,如果是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那么发表在难度很小的网站上也行,但是金融之类低质量学术领域的论文,通常是在讲一个复杂的故事,我们就一定要看作者是否能够把论文发表在著名的期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