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公元800年,这一天是圣诞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中,教皇利奥三世将一顶金冠放在一个男人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人便是法兰克王国囯王查理,从这天开始,他被利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的国家也有了另一个名字--“查理曼帝国”。

自从375年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以来,欧洲一直处于动荡之中。罗马帝国虽然是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整个地中海都是它的内湖,但它在欧洲从未深入腹地,仅仅在高卢和不列颠建立了不稳固的统治。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各种“蛮族王国”,像什么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勃艮第王国、伦巴德王国等,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没有什么巩固的成就,而且由于没文化,还把罗马帝国的科技文化成就基本败光了。公元481年,在欧洲大陆西北角莱茵河口一带,法兰克部落首领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在莱茵河下游西岸一带建立了稳固的根基,随后迅速占领了高卢大部分地区。克洛维率领法兰克人皈依了罗马人的国教基督教,使法兰克人与高卢罗马人的教俗统治者合作,形成了巩固的统治。克洛维的子孙后代相继为王,史称“墨洛温王朝”。但从公元七世纪开始,法兰克王国陷入内战,国家大权旁落到掌管宫廷事务的宫相手中。莱茵河下游西岸奥斯特拉西亚地区的大封建主兰登的丕平从613年开始世袭宫相的职位,他的后代赫里斯托尔的丕平凭借雄厚的实力击败了高卢北部纽斯的利亚地区和高卢东南部勃艮第地区的封建主,于公元687年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他的儿子查理.马特任宫相时(714到741年),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西班牙,随后越过比利牛斯山向法兰克王国进攻。公元732年,普瓦提埃一战,查理.马特率领法兰克军队大败阿拉伯人,随后乘胜追击,将阿拉伯人赶回比利牛斯山以南,阿拉伯帝国从此失去了进攻欧洲腹地的势头。查理.马特又实行改革,推行军事采邑制,就是不再无条件赏赐下属土地,而是以服兵役等为义务为条件,分封下属终身拥有的土地,即使教会,修道院拥有土地也要向他承担一定义务。这次改革被视为西欧封建等级制的起源。经过这次改革,法兰克王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后,更进一步插手意大利,保护罗马教皇不受伦巴德王国的侵犯。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他在公元751年废掉了有名无实的墨洛温王朝国王,成为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国王。为了感谢教皇的支持,他在公元756年把意大利中部从罗马到拉凡娜的一片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国的雏形由此形成。矮子丕平768年去世时,把土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查理和卡罗曼,两人随后又爆发了内争,查理于771年卡罗曼去世后,统治了整个法兰克王国,他是唯一真正统治过欧洲中西部大陆的帝王。



查理继位之后,首先,出兵高炉西南部的阿奎丹,巩固了法兰克王国在那里的统治。随后应罗马教皇阿德里安的求援,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经过一年多的征战,于公元774年攻占伦巴德全境。查理便自兼伦巴德国王,然后进军罗马,接受教皇赠予的“罗马人的长老”的称号。查理对教皇重申其父矮子丕平献土的诺言,但实际上,却把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划到法兰克王国的控制中。
从772年开始,查理就越过莱茵河东进,深入中欧腹地,进攻日耳曼人萨克森部落所在地区。此时的萨克森人还未脱离原始部落状态,也从未被罗马帝国与罗马基督教会所统治过,他们对法兰克人的入侵进行顽强的抵抗。战争旷日持久,查理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对萨克森人采取大量屠杀,强制迁徙等各种手段,但同时,他更重视以确立西欧的封建制度和罗马基督教会的统治来巩固征服成果。他发布了一道命令,在萨克森个地区修建教堂,命令所有的萨克森人都要把收入的1/10献给教会,也就是所谓的“什一税”,同时,贡献土地与仆役,参加宗教活动。如果有人敢不尊重教会或不守教规,马上判处死刑。不忠诚于国王,侵犯领主利益的人,还有仍然信奉原始宗教的人,也全部死刑。经过33年,18次重大战役,查理终于征服了萨克森地区,普遍建立了伯爵瞎区与教学来巩固统治。征服萨克森是西欧封建制度向中欧,东欧地区推进的开端,使欧洲经济,政治,文化重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陆腹地转移的开端。
在进行萨克森战争的同时,查理也多次命令法兰克军队跨过比利牛斯山,向阿拉伯帝国进攻。778年再一次出征回师途中,后卫部队在拉塞瓦尔峡谷遭遇伏击,查理的部将罗兰英勇牺牲。此事在11世纪前后被编为法国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在诗中,查理和罗兰被描述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君臣关系的典范和抵抗异教徒的榜样。这次出师不利,并未使查理放弃努力,经过20余年不断出击,终于在比利牛斯山以南建立了西班牙边区,并给予西班牙北部两个臣服的基督教小国支持,为以后几百年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驱逐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奠定了基础。
查理于787年进军巴伐利亚,废除当地的公爵,将这个地区直接置于统治之下。然后继续向东推进 ,与易北河东岸的斯拉夫人发生战争,使一些斯拉夫人部落被迫臣服。法兰克人的进攻也迫使中欧的日耳曼人部落东迁,这就是长达近千年的日耳曼人向东欧斯拉夫人和波罗的人地区渗透的“东进运动”的先声。
法兰克人同时也进军到多瑙河下游地区,对在潘诺尼亚的阿瓦尔汗国进行了大规模战争。阿瓦尔汗国是由亚洲迁来的游牧部落柔然人建立的,曾称霸一时,抢走了各地的大量财富。从788年到796年,经过八年战争,法兰克人攻陷了阿瓦尔人坚固的环形堡垒,灭掉了阿瓦尔汗国,抢走大量战利品。
法兰克人在一些地区的小规模征服也留下了深远影响,比如,对于弗里西亚地区的征服让后来的尼德兰开始了封建化与基督教化的过程,为抵御北欧人入侵建立的丹麦边区,为巩固在多瑙河统治建立的奥地利边区和在高卢西北角建立的布列塔尼边区,都对这些地区后来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以大陆为基地的法兰克人在强盛时曾一度与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争雄于地中海,迫使意大利南部的本尼凡多公国称臣。控制了科西嘉岛与巴利阿里群岛。

查理共在位46年(768~814),一共进行了50多次战争,使整个欧洲的形式大为改观。法兰克王国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高卢,日耳曼和意大利地区被合为一体,势力延及西班牙人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在这个广大帝国内,外族人和罗马人,基督教徒与原始宗教信徒的明确区分基本消除。大体一致的俗权教权封建统治开始形成。查理当然不可能再满足于一个“蛮族国王”的头衔了,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由此开始了西欧,中欧广大地区由帝王和教皇实施双重统治的中世纪西欧封建法统的体系和理论。查理的这种地位不久便得到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