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丁丁历险记》之《红海鲨鱼》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2023-06-16 19:00 作者:jackson骄  | 我要投稿


      《红海鲨鱼》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十九部,于1956年11月开始连载至1958年1月,之后由Casterman出版社整理合集出版。《红海鲨鱼》讲述了丁丁和船长为了帮助卡利斯酋长重新掌握政权而前往虚构的阿拉伯国家科迈德酋长国,随后了解到叛军背后的幕后黑手是拉斯泰波波罗斯,以及他操纵下恶劣的贩卖奴隶的事迹。于是二人义无反顾破坏并揭露幕后黑手的事迹。那么这次的作品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及细节呢?


创作背景:

中东阿拉伯地区的奴隶贸易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了解西方关于奴隶转运的跨大西洋三角贸易。然而早在西方国家进行这项活动时,中东阿拉伯地区就相当早并且一直持续着奴隶贸易。从我国夏商时期,再到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到阿拉伯,奴隶制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当时各个文明国家都持续实行过。因为在当时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奴隶作为国家兼并后几乎零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各文明国家的贵族或统治阶级的财富与力量的象征,伴随而来的就是奴隶制度,以及有关奴隶人口的抓捕、贩卖等高利润活动。

19 世纪的版画描绘了阿拉伯奴隶贸易商队将非洲黑人奴隶运送穿过撒哈拉沙漠到达北非

在中世纪(约公元650年至1500 年间),中东的阿拉伯世界等国家,也一直持续着奴隶贸易。根据奴隶数量、不同时期以及奴隶人口的去向历史学家大致总结出三个:跨撒哈拉奴隶贸易、印度洋奴隶贸易以及地中海巴巴里奴隶贸易。而这其中,跨撒哈拉奴隶贸易占主要角色。

中世纪非洲—阿拉伯的主要奴隶贸易路线

撒哈拉地区的奴隶贸易和运输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 千年,当时埃及国王斯尼夫鲁(Sneferu)统治时期,他跨越尼罗河第四大瀑布进入今天的现代苏丹,捕捉奴隶并将他们送往北方。这些对后来成为奴隶的战俘的袭击在古代尼罗河谷和非洲经常发生。在征服时期和战斗胜利后,古努比亚人被古埃及人当作奴隶。公元650年至 1500年间,大约有600万黑奴被运送穿过撒哈拉沙漠.起源于古代的跨撒哈拉奴隶贸易一直持续到中世纪。在8世纪初征服北非之后,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其他族群首先沿着尼罗河谷向努比亚进发,然后穿过撒哈拉沙漠向西非进军撒哈拉以南非洲。他们对跨撒哈拉贸易感兴趣,尤其是奴隶,因为东部阿拉伯国家和君士坦丁堡对奴隶的需求不断。穆斯林奴隶贩子将自己与撒哈拉沙漠另一边的人民区分开来,将这些非洲人口称为Zanj或Sudan,意思是“黑色”。阿拉伯人通常会通过暴力袭击获得奴隶,然后将他们俘虏并送他们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危险的强制行军,到达奴隶市场,在那里他们将被视为动产,即可以买卖的个人财产。在北非,主要的奴隶市场位于摩洛哥、阿尔及尔、的黎波里和开罗,并在露天市场进行公开交易。

位于开罗的一个奴隶市场油画

久而久之,伴随着大量奴隶人口的流入,他们逐渐在在阿拉伯地区的文明国家成为军队的主力,并获得了对应的军功及权力,由此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军事政治力量集团,这就是阿拉伯文明在全世界历史上发展出独特的由奴隶主导的政治力量集团”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Mamluk,阿拉伯语:مملوك)是一个最常指代非阿拉伯人、种族多样化(主要是突厥人、高加索人、东欧人和东南欧人)被奴役的雇佣兵、奴隶士兵和解放了被赋予高级军事和行政职责的奴隶,为穆斯林世界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王朝服务。最持久的马穆鲁克王国是中世纪埃及的骑士军事阶级,它是从奴隶士兵队伍发展而来的。马穆鲁克人最初是欧亚草原突厥血统的奴隶,他们还从埃及人,北非及西非那里招募。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穆鲁克成为阿拉伯王朝统治者控制的各种穆斯林社会中强大的军事骑士阶层。特别是在埃及和叙利亚,以及在奥斯曼帝国、黎凡特、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马穆鲁克人都持有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最值得注意的是,马穆鲁克派系夺取了以埃及和叙利亚为中心的苏丹国,并将其控制为马穆鲁克苏丹国(1250-1517)。马穆鲁克苏丹国在艾因贾鲁特战役中击败了伊尔汗国而闻名。他们早些时候曾在 1154 年至 1169 年和 1213 年至 1221 年与西欧基督教十字军作战,有效地将他们赶出埃及和黎凡特。1302 年,马穆鲁克苏丹国正式将最后一批十字军驱逐出黎凡特,十字军东征时代结束。

可以说中东阿拉伯地区国家作为大航海时代前连接东西方文化与贸易交流的必经之地,通过奴隶贸易在中世纪时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财富,以及廉价劳动力。并且历史上还形成过独特的奴隶政治力量集团并深刻影响了阿拉伯文化。因此,奴隶贩子这种“职业”存在于阿拉伯地区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在本作中埃尔热也对其刻画得入木三分,真正的把黑人当作货物一般。

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奴隶制度作为人类文明道德的践踏及生产落后的制度,已开始于18世纪西方各个国家定位非法活动,并且于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定义为非法及非人道活动。然而即便如此,在许多动荡的地区及国家,这些活动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埃尔热总是会浏览报刊杂志以便收集素材与灵感,在读到有关阿拉伯的努力交易等报道时,就决定让这个题材作为本作的核心。而让拉斯泰波波罗斯和他的手下阿兰这两个对任何道德规范都视而不见的无耻之徒来经营肮脏、卑鄙的奴隶交易就再合适不过了。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本作中让许多读者粉丝十分喜爱并且感到惊喜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前历险故事中的许多”二线“角色纷纷再次登场,并且还带回许多此前还”存活“的坏蛋组成集团共同对抗丁丁和船长。埃尔热拜读了巴尔扎克的巨作《人间戏剧》、和他同一时代的英国小说家安东尼·鲍威尔的著作《伴随时光之曲而舞》,并采用了与他们相似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将笔下浩如星海的人物再次陆续登场。

人间喜剧(法语:la Comédie Humaine)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撰写的长篇小说,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纽沁根银行》、《幻灭》、《烟花女荣辱记》等,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巴尔扎克活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亲身经历了拿破仑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等重要历史阶段,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当时法国社会思潮的空前活跃,促进了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1813年巴尔扎克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他在学期间曾到律师事务所当文书。几年的见习生活让他受益匪浅,非但熟悉法律上的民事诉讼程序,还从这个法律窗口窥见了巴黎社会的种种病态,他看到了繁荣景象下的罪恶,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为未来的创作积累大量素材。
伴随时光之曲而舞(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是英国作家安东尼·鲍威尔 (Anthony Powell)创作的12 卷长篇小说,于 1951 年至 1975 年间出版,广受好评。这个故事通常是对 20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文化和军事生活中的动作和举止、权力和消极态度的喜剧审视。

这种创作技巧很受大众青睐,它的好处有二:其一,确保不同故事之间的保持延续性,为以后的继续创作提供合适的人物与剧情;其二,能唤起读者的注意力。整个系列每本画册自成一体,可以忽略创作时间顺序随意阅读;可是它也会令读者联想到其他历险故事,就是因为某些人物曾在其中作为”串线“角色的出现。也正是这样,为熟悉的面孔设计新的故事情节,将对读者有着十分快乐的感染力。

        此外,埃尔热在迎回“老角色”的同时,也不忘记添加“新面孔”,他就是爱沙尼亚飞行员舒特。他的出场时埃尔热还玩了个法语谐音梗,与船长擦出了火花。1958年故事连载结束后,他获得了特别的关照:出现在画册封面上与丁丁船长一起同框。这种情况属实罕见。这么看来埃尔热也是有意把他视为丁丁后期重要的伙伴之一并且也确实如此。舒特将在《714航班》中第二次亮相并且与丁丁和船长再一次出生入死。

真实的细节与实地采风

       埃尔热一贯追求着对真实物品的细致刻画与追求,这次依然也不例外。继上册《向日葵教授绑架案》中前往瑞士的实地采风后,这次他和工作室助手一同登上了”阿斯特丽德王后”号(MS Reine Astrid)货轮,从安特卫普前往瑞典哥德堡。阿兰所指挥的货轮“拉莫纳”号,以及丁丁和船长的海上生活也基于此创作。“我们积累了许多照片和速写,因为必须努力把海洋的氛围和这艘船独有的特殊细节描绘得感同身受。”(引自《埃尔热访谈录》第176页)

左侧是埃尔热在货轮”阿斯特丽德王后“号货轮上的一处舱位的临摹画,基于此绘制了右侧”拉莫纳“的船舱。由此可见从准备工作到最后定稿都极其细节

而拉斯泰波波罗斯的“谢赫拉扎德”号游轮,则是以希腊亿万富翁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Aristotle Onassis)的私人游轮“克里斯蒂娜号”(Christina O)为原型创作的。埃尔热搜集了有关的大量照片及剪报。

这艘船最初用作加拿大反潜护卫舰,名为HMCS Stormont,于 1943 年下水。HMCS Stormont在大西洋战役期间担任护航舰队,并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二战结束后,奥纳西斯购买了斯托蒙特号,因为它是众多剩余海军舰艇之一。奥纳西斯以 34,000美元的报废价值购买了这艘船,然后又花了 400 万美元将这艘船改装成一艘豪华超级游艇,以他女儿克里斯蒂娜的名字命名

工作室的另一位得力助手罗杰·勒鲁则前往军事博物馆,搜集资料并绘制出许多细节的飞机与车辆。像本作中的巴伯雷尔的飞机就是德·哈维兰的蚊式战斗轰炸机。

埃尔热根据德国U型潜艇指挥创作了库尔特和潜艇内部情况
左侧为埃尔热搜集剪报资料时的一张英国海军军官的”蛙人照片,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右侧的坏蛋蛙人。吸盘式水雷也是真实的描绘

此外,还有许多细节如卡利斯国王避难的神庙,阿兰送给船长喝的威士忌,以及拉斯泰波波罗斯在“谢赫拉扎德号”房间里有许多艺术画等等许多细节,我们在下面浏览剧情时一一盘点。


丁丁的旅程

       一天,丁丁和船长看完电影后,在街上散步。他们讨论着剧情,说着说着就聊到了阿尔卡扎将军。

布鲁塞尔的金羊毛大街(Avenue_de_la_Toison_d'Or),埃尔热非常熟悉,离他的工作室不远的城市主干道上。现场的速写成为画册第一页丁丁与船长散步的地方
当时布鲁塞尔金羊毛大街(Avenue_de_la_Toison_d'Or)的一张照片

两人走到大街拐角时,阿尔卡扎将军就这么戏剧性地出现了。但是阿尔卡扎将军此时并没有在《七个水晶球》时那样的热情,和丁丁敷衍了几句话后就匆匆告别。然而他离开时不慎遗失了钱包被丁丁拿到了。丁丁和船长找了一圈也没有将军的任何线索,于是只得先行返回莫兰萨城堡。

船长还是嗜酒如命。注意看红框处的酒杯里的黄色液体,船长趁丁丁出去打电话偷偷地给自己点了杯酒

       回到莫兰萨城堡,丁丁和船长就又发现另一位老熟人——科迈德王国卡利斯国王的儿子阿布达拉,他和许多阿拉伯仆人就直接下榻在莫兰萨城堡里面。随从仆人给了丁丁和船长一封国王的亲笔信,希望阿布达拉能在莫兰萨这里避难,以此逃离国内自己的死敌巴伯雷尔带来的政局动荡。

       第二天,杜邦杜庞前来莫兰萨拜访丁丁和船长,并说明了他们的来意:原来他们两人负责监视的一个英国人,他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触着就是丁丁昨天在街角碰见的阿尔卡扎将军。丁丁简略地说明了昨天的情况,而杜邦杜庞也是一如既往地自我碰撞,给丁丁透露了阿尔卡扎将军的真实住址和前来当地的目的——和当地军火走私商购置飞机军火。

这里莫兰萨城堡会客厅内杜邦杜庞身后,有一幅知名风景画作——《卢万运河》
《卢万运河》(The Canal du Loing)是由一位著名的英国—法国印象派风景画家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Alfred Sisley)于 1892 年创作的一幅画作。在这位画家于 1899 年去世后,由克劳德·莫奈 ( Claude Monet)领导的一群画家朋友捐赠,现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送走杜邦杜庞后,丁丁又在一张旧报纸看到一则贩卖军火的广告,广告下面的落款联系人正是此前在阿尔卡扎将军钱包中的纸条联系人一样:J.M.D.C。于是丁丁和船长决定前往怡东酒店把钱包还给将军,顺便一探究竟。

蓝莲花中出现的坏蛋,上海公共租界警察头目道森,全名是J.M. Dawson。于是乎J.D.M.C很显然就是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军火走私公司

       在怡东酒店,丁丁和船长看到了又一个熟人——前上海租界警察头目道森,正在与阿尔卡扎将军商议飞机的购买事宜,他们身后杜邦杜庞正在看报监视着他们。直觉告诉丁丁这一切不简单,于是和船长分头行动,让船长和将军接触归还钱包,自己则继续跟踪道森查明情况。

道森乘坐的车型是英国著名汽车制造商捷豹(Jaguar)于1955 年至 1959 年间生产的一款英国轿车,型号是Mark 1
Jaguar Mark 1是Jaguar在 1955 年至 1959 年间生产的一款英国轿车。在当时的公司文件中,它被称为Jaguar 2.4 Liter和Jaguar 3.4 Liter。它是该公司自 1949 年以来推出的第一款小型轿车,并立即取得成功,轻松超过了更大、更昂贵的捷豹轿车。它是第一款采用车身和底盘一体式结构的捷豹。独立的前悬架具有双叉臂、螺旋弹簧、伸缩式阻尼器和防侧倾杆,所有这些都安装在一个单独的副车架中,通过橡胶衬套安装在车身上

丁丁跟踪道森来到郊区的一个仓库,里面存放了一架军用飞机。随后丁丁偷听到道森和手下讨论的一些内容:《电讯报》的新闻、阿尔卡扎将军下的订单、阿拉伯航空公司等等。然而顽皮的阿布达拉在丁丁口袋放置的闹钟响了,打断了他的窃听。随后丁丁返回莫兰萨城堡的途中购买了一份《电讯报》并确认了仓库二人说的新闻消息——巴伯雷尔购置了他们的蚊式飞机后,占据了空中优势并击败了卡利斯国王。

由于科迈德王国发生此等政变,丁丁和船长无法把调皮捣蛋的阿布达拉送回他父亲那边去。丁丁劝说船长和他一起去解救卡利斯国王的同时弄清楚这些事情的真相,再也忍受不了阿布达拉的船长也只能决定和丁丁一同前往瓦德斯达。然而就在此时,道森得知了那天监视他的人就是丁丁,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处理丁丁。

于是乎当二人乘坐飞机从贝鲁特抵达瓦德斯达的时候,就被当地的阿拉伯人拒绝入境。并且另一个坏人还将一枚定时炸弹安放在两人即将回程的飞机上。

贝鲁特(Beirut) 是黎巴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黎巴嫩地中海沿岸中点的一个半岛上,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城市,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同时也是中东黎凡特地区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东西方的连结点和出入中东的门户。贝鲁特历史悠久,早在腓尼基人时代便是一座地中海商贸的城市。此后随着时代变迁及文化交融更替,经历过十字军的统治,阿拉伯帝国大马士革省的首府等等,直到现在已成为一座文化古城,不但以它秀丽的景色、温和的气候与别致的建筑,而且以它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各国的游客。
贝鲁特城市的一处夜景

丁丁和船长搭乘的客机返回贝鲁特的途中,机翼着火了。飞行员最后在海岸边紧急迫降成功,也是机缘巧合下躲过了匪徒在客舱中放置的炸弹。随后,丁丁提出不能跟随着机组人员等待瓦德斯达方面的救援,否则将再次被遣送回贝鲁特。于是立刻决定找机会溜走偷偷潜入瓦德斯达。

这架客机的型号就是之前道森二人在仓库提到的阿拉伯航空公司旗下的DC-3客机
DC-3是由美国著名飞行器公司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制造的螺旋桨驱动客机,在 1930 年代至 1940 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航空业产生了持久影响。它是作为道格拉斯 DC-2的更大、改进的 14 床卧铺版本开发的。它是一种带有传统起落架的低翼金属单翼飞机,由两个 1,000-1,200 马力(750-890 千瓦)的径向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与同时代以前的飞机相比,DC-3具有许多突破性的优点:它速度快,航程长,更可靠,并且载客更舒适。DC-3只需在中途三次加油便能横越美国东西岸,再加上设置首次于飞机上出现的空中厨房,及能在机舱设置床位,为商业飞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DC-3性能比之前的飞机更稳定,运作成本更低,维修保养容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DC-3被盟军征召为军机作战,军用的DC-3被称为C-47。而作战期间对运输机需求大增,C-47被大量生产,曾担任过的任务多不胜数,当中包括执行中国战场的驼峰航线。C-47亦被视为盟军取胜的功臣之一,前后总计生产约10,000架以上。战后,大量退役的C-47由军转民用,各中小航空公司皆引进这些DC-3以开拓业务及创业,这些以退役物资出售的二手C-47价廉物美,成为多个航空公司的旗舰机种,可以说当时全球各地机场皆能找到DC-3的踪影。它对航空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持久影响使它成为航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运输机之一。
想必钢丝玩家对DC-3是相当熟悉。"Give me fifty DC-3s and the Japanese can have the Burma Road. - Chiang Kai-Shek" 给我50架DC-3,我不在乎日本人是否占领滇缅公路。—常凯申
注意看这个穿浅蓝色毛衣的小帅,他正热心地扶着一位阿拉伯老爷爷上山

丁丁和船长沿着海岸线走了几乎10多个小时,50多公里,期间躲避了几只巡逻队的搜查,终于抵达首都瓦德斯达并与奥利维拉·达·菲古拉先生接上头。菲古拉先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丁丁和船长二人,并且给他们介绍了最近发生在科迈德局势的情况。

这里数字2注释的巴特拉斯·帕夏酋长,不知道各位小伙伴还有没有印象呢
就是这位曾在《法老的雪茄》中出场的,大骂丁丁是狗杂种,而后又成为丁丁粉丝的真香酋长

丁丁了解到这里的局势和《电讯报》所说的一样,巴伯雷尔发动叛乱,所使用的飞机和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客机来源都是道森。但是菲古拉先生并不清楚为何卡利斯国王与阿拉伯航空公司一向合作良好,却突然两方反目。丁丁和船长于是拜托菲古拉先生帮助他们两人逃离瓦德斯达并前往卡利斯国王处进一步了解真相。

        在第三天,丁丁和船长化妆成蒙面阿拉伯妇女,成功逃离城市,却被一个阿拉伯妇女识破并报告当地的巴伯雷尔士兵。随后丁丁船长和向导三人成功接头并骑上马开始逃亡。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用头来背物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习惯,可以替代用背部、肩膀等方式背负重物。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重物顶在头顶,通常是为了做日常工作,但有时也会出现在宗教仪式上例如在某些舞蹈中。因为只需要一块简单的环状或球状布料就可以承载接近自身重量的负载,并且十分有效,特别是在没有车辆或驮畜可用于运输物体的地方。
这里船长没有踏住马镫的一系列详细情景是根据埃尔热的弟弟保罗·雷米的一封信中所描绘的图画来设计的。弟弟保罗是一名现役骑兵部队军官,为他哥哥提供了有关骑术的宝贵信息

当地的巴伯雷尔军队司令部,其指挥官竟然是之前一直和丁丁作对的德国医生缪勒。然而他现在已经在巴伯雷尔酋长下效力,加官进爵成为了缪勒帕夏。他命令手底下的一支装甲车小队和一支蚊式飞机空中小队,企图消灭丁丁和船长向导三人。然而缪勒与手底下的士兵出现了戏剧性的沟通失误,造成了蚊式飞机痛击友军的行为,把自家的装甲车击毁,错失了机会。丁丁三人拜托了危机,并在次日抵达卡利斯国王的藏身处。

蚊式轰炸机(de Havilland DH.98 Mosquito)是英国飞行器制造商德哈维兰研发的双引擎肩翼多用途战斗机,于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这款飞机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框架主要由木头构成,被昵称为“木奇迹”。 因为战时铝材优先供应兰开斯特轰炸机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蚊式转向采用木材,因此难以大型化,只是轻型轰炸机。后在英国四发重型轰炸机受载有原始的雷达的德国夜间战斗机重创后,发现蚊式因其机体为木结构,易躲过德机空对空雷达的探测,因此除随重轰炸机用于集群轰炸外,被大量用作战斗机,侦察机,及特战队或间谍投放载具。在巴伯雷尔这里蚊式飞机是其衍生的战斗机型,机头下方载有四门 20 毫米(0.79 英寸)Hispano 机炮和四挺.303(7.7 毫米) 勃朗宁机枪,可以对无装甲或轻装甲目标造成致命打击
国王避难的地方原型是位于约旦的一座古城佩特拉

佩特拉(Petra,阿拉伯语:ٱلْبَتْ бا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约旦古城遗址。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它北通大马士革,南经亚喀巴湾可到印度洋和红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波斯湾。早在公元前 7000 年,佩特拉周边地区就有人居住,纳巴泰人(一支游牧的阿拉伯人)可能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就定居于此,后来成为他们王国的首都。他们通过将佩特拉建立为主要的区域贸易中心,纳巴特王国开始兴盛。公元106年,纳巴特王国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古城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闻名。这里的岩石呈褐色、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等。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同时,纳巴泰人控制供水的能力导致了沙漠城市的崛起,创造了一片人工绿洲。该地区经常遭受山洪暴发,但考古证据表明,纳巴泰人通过使用水坝、蓄水池和输水管道来控制这些洪水。这些创新为长时间的干旱储存了水,并使这座城市能够通过销售实现繁荣。佩特拉建筑融入了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风格,展示出一个多国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风貌。佩特拉的重要性随着海上贸易路线的出现而下降,并且在 363 年的地震摧毁了许多建筑物之后,除了少数阿拉伯游牧民族外,它已被废弃。直到 1812 年瑞士旅行家约翰·路德维希·伯克哈特 (Johann Ludwig Burckhardt)重新发现它之前,它一直不为世界所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佩特拉描述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文化财产之一”,并在2007年,佩特拉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佩特拉是约旦的象征,也是约旦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图为是约旦古城佩特拉中心的一座最著名的神庙卡兹尼神殿Al-Khazneh
你有金坷垃,我有佩特拉,沙漠变绿洲,亩产一千八

卡利斯国王热情地招呼二人,一番寒暄后,丁丁就询问国王这次政变的缘由以及阿拉伯航空公司背后的情形。国王也如实道出阿航与自己产生的矛盾,并道出了其阿拉伯航空公司背后贩卖奴隶的勾当,以及其幕后操纵的头目——世界富翁戈贡佐拉。丁丁决心要向全世界揭露这个不法勾当,于是请求国王安排自己二人前往麦加进一步调查此事。

三天后,国王如约安排好了一切。正当丁丁和船长准备按照预定搭乘帆船时,被一伙巡逻海岸的巴伯雷尔哨兵发现,逃亡回去给司令部报信。

随后登船不久的二人就遭到敌人派来的蚊式战斗机袭击。丁丁英勇地击落了其中一架,然而船只还是被击沉。两人于是迅速地做好了一只救生筏,抢救出了一些食品,并在划航途中把刚刚被击落的战斗机驾驶员从海中救了起来。这个飞行员的名字叫皮奥特·舒特(piotr在波兰语中应该翻译成Peter彼得),他随后与船长来了次十分友好的会面。

丁丁手持的自动步枪是AK-47,这把著名的枪械我就不介绍了
这里关于舒特的名字,埃尔热在这里玩了个谐音梗。舒特法语名字Szut的发音,与法语国骂zut发音类似。船长以为舒特在骂他,于是便有了这一幕
猫和老鼠的其中一集Tom and Chérie,小泰菲在末尾说的也是法语zut

就在此时的一艘豪华游轮“谢赫拉扎德”号上,正在举行着一场由明星和达官贵人参加的化妆舞会,这船只的主人正是戈贡佐拉——也就是拉斯泰波波罗斯。此时他正好接收到缪勒发给他的一则暗语消息,很明显就是报告称成功收拾了丁丁和船长。

此时丁丁、船长和舒特当然还活着。三人正在海上飘荡着。由于缺少食物和饮用水,丁丁打趣说只能学习彭巴尔医生那样的生存之术了。

阿兰·邦巴尔(Alain Bombard,1924年10月27日—2005年7月19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医生和政治家,以其驾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壮举而闻名。他总结的理论指一个人可以在没有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在横跨海洋的旅行中生存得很好,并决定自己验证这一理论。1952年10月19日,在看望了于法国新出生的女儿之后,邦巴尔开始了他孤独的旅程,横跨大西洋驶向西印度群岛。埃尔热读到阿兰·邦巴尔医生乘小船穿越世界海洋的旅程,决定把他的名字添加了进来

不一会,船长发现远处有一艘正在航行的船,兴奋过头跌入水里。丁丁灵机一动,向舒特借来一片镜子,通过反射阳光来给这艘船发送闪光信号。结果不曾想冤家路窄,这艘船不是别人,正是拉斯泰波波罗斯的谢赫拉扎德号游艇。拉斯泰波波罗斯作为死敌当然不能救他们上船,本想来个视而不见,不曾想落难的三人还是被船上的客人发现了。拉斯泰波波罗斯最后不得已厚着脸皮把船开过去将他们三人救上游艇。

非常凑巧的是,辣个女人,米兰的夜莺——边卡·卡斯塔菲尔也在这艘游艇上。她热情地上来和丁丁船长打招呼,并向丁丁透露出这艘船的主人名字。然而她还是像上一部《绑架案》在剧院时的那样,记不住船长的名字。阿道克船长也是顺着边卡的话拿了自己的名字开了个玩笑。

这里船长调侃边卡记错了自己的名字Harrock,船长也就顺着用这个名字调侃起了摇滚乐rock and roll

阿斯泰波波罗斯为了尽快把丁丁和船长三人驱离游艇,他设法让自己旗下的另一艘货船“拉莫纳”号与自己相遇。于是第二天,丁丁和船长三人就被送到这艘货轮上。

       三人刚上船没多久,舒特就被一名船员带走。而丁丁和船长则被带到了一处船员的宿舍舱位反锁在内。不一会,“拉莫纳”号船长带着一瓶酒找到了他们。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在《金钳螃蟹贩毒集团》首次出场,阿道克船长的死敌——阿兰·汤普森。

阿兰现在投靠了拉斯泰波波罗斯,鼻孔朝天。他一边对着船长冷嘲热讽,一边威胁着二人要把他们送到瓦德斯达交到缪勒和巴伯雷尔去送死。之后,阿兰留下一瓶威士忌,并把丁丁和船长二人锁在房间内。

翰格雅爵(Haig)是一款老牌子的苏格兰威士忌

       当天夜里,船长被舱门外发出的阵阵嘈杂声惊醒。多年的老船员经验让他知道这是整艘船全部停摆,机器声音也没有了。于是他让丁丁合力一起把门撞开。他们出来后发现船首起火,阿兰和众船员已经乘救生艇逃跑。就在两人准备也进行撤离时,听到一群黑人被关在船舱底进行呼救。

丁丁和船长意识到不能丢下他们独自逃跑,于是便携手合作把船上的大火扑灭,并且重新启动船只。幸运女神也在眷顾着他们,一波巨浪一下子把船首的大火扑灭了,而阿道克船长也是重新启动船舶的轮机组,把“拉莫纳”号开走了,反手报复了阿兰。

船长接着准备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发现舒特昏迷在通讯室地上,房间十分凌乱,通讯电台也被毁坏。舒特随后苏醒了过来,向二人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艘船是船首存放了大量的烈性炸药,阿兰想通过大火引爆炸药把整艘船炸毁,一劳永逸地解决三人。现在大火已经扑灭,三人决定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舒特去修理电台,丁丁掌舵,船长前去解救关押的黑人。

尽管刚救出来的黑人对船长产生了点小误会,但是经过解释之后这些准备前往麦加朝圣的黑人就成为了“拉莫纳”号的得力船员。

吉达(Jeddah,阿拉伯语:جِدَّة)是沙特阿拉伯西部汉志地区的港口城市和商业中心,也是中东第二大海港城市(仅次于迪拜的杰贝阿里港)。吉达是通往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城市麦加的主要门户,位于东部65公里处,而第二圣城麦地那位于北部 360 公里。吉达是沙特阿拉伯的主要度假城市之一,也是许多伊斯兰会议组织的行政中心。现吉达专注于发展对沙特阿拉伯和中东科学和工程领导地位的资本投资,并且继续打造为旅游枢纽,为前往圣城麦加朝圣的穆斯林旅行者提供服务。

       航行的途中,有一位阿拉伯人驾驶着帆船打着信号要求登上了“拉莫纳”号货船,看来他似乎对这艘船十分熟悉。阿道克船长与其接触后,才了解到此人竟然是贩卖黑奴的中间商。船长十分愤怒,把他轰出船只,并对其大骂了一番。这个阿拉伯商人密谋要报复丁丁和船长。

意识到卡利斯国王口中所说的贩卖黑奴的勾当果真存在,丁丁和船长废了番口舌成功说服了船长的黑人放弃前往麦加朝圣,并改变航向前往吉布堤寻求帮助。

吉布提(Djibouti),正式名称为吉布提共和国,是非洲之角的一个国家,南邻索马里,西南部与埃塞俄比亚接壤,北邻厄立特里亚,濒临红海和亚丁湾东部,面积为 23,200 平方公里。在古代,吉布提区域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兰一起,是邦特土地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法国殖民者占领此处,成为法属索马里殖民地。1977年吉布提宣布独立,并加入联合国。吉布提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世界上一些最繁忙的航道,控制着通往红海和印度洋的通道。它成为了重要的加油和转运中心,也是邻国埃塞俄比亚进出口的主要海港。同时,这个国家也是各种外国军事基地的所在地,我国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便设在此处。

"拉莫纳“号继续按照预定航行航行,在第二天,一架不明侦察飞机两次围绕着”拉莫纳“号进行侦察活动。原来这架飞机是拉斯泰波波罗斯手底下的飞机,他已经了解了丁丁船长夺了”拉莫纳“号并准备曝光他的罪行,于是打算派出军用潜艇击沉船只,连人带真相一起葬身海底。

法拉桑群岛(The Farasan Islands;阿拉伯语:ͬر فرسان)是一小群珊瑚岛,位于红海吉赞海岸约40公里处,属于沙特阿拉伯,是沙特十分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拉斯泰波波罗斯派出的潜艇正是大名鼎鼎的U型潜艇。其型号是Type II
U型潜艇(英文:Undersea boat)是特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潜艇。由于德国潜艇的编号都使用德文“Unterseeboot” 意思(英文为U-boat)的首字母U加数字命名。U型潜艇中德国于1915年建造的U-35型潜艇在一战期间曾对协约国的舰船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向全世界表明了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可能发挥的巨大军事作用和潜力,被认为是现代潜艇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为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潜艇(英语为"submarine"),在英语里使用"U-boat"来称呼德国潜艇。中文翻译为“U型潜艇”。
达拉克·凯比尔岛(Dahlak Kebir;阿拉伯语:دهلك كبير)是达拉克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它位于厄立特里亚海岸外的红海

就在潜艇准备进入战斗位置时,丁丁用望远镜观看飞鱼时,发现了一只潜望镜注视着这里。他大感不妙,立刻报告了船长。三人各就各位,准备应对这次巨大的危机。

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飞鱼科(Exocoetidae)约4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以“能飞”而著名,所以称飞鱼。飞鱼长相奇特,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像鸟类的翅膀一样。它能够跃出水面十几米,能在空中停留40多秒,飞行的最远距离可达400多米。蓝色的海面上,飞鱼时隐时现、破浪前进的画面十分壮观。但飞鱼不是飞翔,感觉上好像是在拍打翼状鳍,其实只是滑翔飞鱼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海域,其体型皆小,具翼状硬鳍和不对称的叉状尾部。飞跃的高度足以使它跳上水面的船只甲板,船员常在黎明时发现掉落在甲板上的飞鱼。飞鱼生活在海水的上层区域,是各种凶猛鱼类争相捕食的对象,飞鱼的飞行主要是为了逃离捕食者。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在遭到攻击或受到轮船引擎声音刺激的时候,才施展飞行的本领。

船长指挥着掌舵的舒特,不停地发出指令实施规避动作,苦苦支撑。而丁丁不停地发送求救信号,联系到附近海域的一艘美国巡洋舰”洛杉矶“号。

洛杉矶号巡洋舰(USS Los Angeles (CA-135)) 是一艘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于 1943 年 7 月 28 日在费城费城海军造船厂铺设龙骨,并于 1944 年 8 月 20 日下水。在二战期间并没有参与过多战斗,随着二战结束被编入美国第七舰队。1953–1963主要在远东服役,不会出现在红海—印度洋海域。埃尔热添加此舰是为了开拓美国市场

终于,经过了一番紧张激烈的比拼后,美国巡洋舰派出水上弹射飞机先行投掷深水炸弹,成功将U型潜艇逼出水面投降。而潜艇艇长派出蛙人通过水雷引爆“拉莫纳”号的阴谋也没能得逞。三人连同“拉莫纳”号货船终于得救了。

       接下来,丁丁和船长会同“洛杉矶”号巡洋舰拦截“谢赫拉扎德”号,准备抓捕拉斯泰波波罗斯。狡猾的他却驾驶着一艘伪装成快艇的小型潜水艇溜走了。虽然头目溜走,丁丁曝光的贩卖黑奴的丑事相继被大肆报导,剩下他的手下全部都难逃法网。

结语:

        在《红海鲨鱼》连载时的1956年,已经距离《丁丁在刚果》时的1931年,过去了将近20多年了。彼时忠实的小读者粉丝,现如今也长大成人步入了社会。毫无疑问埃尔热在这部《红海鲨鱼》中,重新令这么多的“老角色”出场,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明显的总结、回顾和怀旧的特点。同时,埃尔热选择了奴隶贸易这个相对比较黑暗的题材在青少年漫画作品中,也有着上述读者年龄层的因素考虑,他一贯希望通过漫画的手法描述一些历史或者时政的故事来带给读者一些更严肃、更具有共鸣的思考。这也成为继上一部《向日葵教授绑架案》之后,又一部更偏成人向的冒险故事。尽管如此,埃尔热也是添加了许多很好的幽默元素来很好地平衡这个黑暗的故事,让小读者不必感受到他们年龄所尚未能承受的压力。也正是基于此,《红海鲨鱼》出色的细节、故事剧情与平衡性,也被许多评论家及读者粉丝视为又一顶峰作品。丁丁和船长通过帮助卡利斯国王复国,拯救了自己免遭阿布达拉的“祸害”,那么下一部作品中丁丁又会重遇哪一位老朋友呢?敬请期待!


《丁丁历险记》之《红海鲨鱼》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