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内科-消化科-溃疡性结肠炎
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累及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连续性弥漫性病变,倒灌样发展;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程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病理变化:
可以累及所有结肠,直肠、乙状结肠最多见;病变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
炎症累及粘膜和粘膜下层,隐窝脓肿(不是本病独有,但是出现高度提示);大片不规则状溃疡,炎症不累及全层少有穿孔、瘘管、脓肿形成;
反复修复导致炎性息肉,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可能癌变;
临床表现:
复发缓解的病程;
消化道表现:
腹泻、黏液血便-腹泻次数和血便的程度可以反应病情的轻重;1/3患者有里急后重;
腹痛-下腹或左下腹阵痛,排便后缓解;左下腹压痛或压痛部位沿结肠走行;
全身症状:
发热、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ESR快;
肠道外表现:
如关节炎、皮肤病变、眼病变;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缓解;
分型:
初发型-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急性爆发型;
慢性复发型-发作与缓解期交替;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的基础上急性加重;
轻型-每日腹泻<4/日,基本没有全身症状
中型-腹泻4-6次/日,轻微的全身表现
重型-腹泻>6次/日,体温>37.7℃至少2天、HR>90、Hb<75g/L、ALB<30g/L、ESR>30mm/hr;
直肠型、直乙型、左半结肠型、全结肠型;
并发症:
中毒性结肠扩张-炎症累及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降低,蠕动消失,大量肠内容物和气体积聚;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容易急性穿孔
肠穿孔、肠出血、炎性息肉、癌变;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贫血、白蛋白降低、WBC高、ESR高、CRP增高;
大便常规-肉眼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排除感染性结肠炎>3次的病原体检查,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血吸虫卵;
结肠镜和活检-1粘膜多发浅表溃疡2粘膜颗粒感、质脆易出血3炎性息肉
钡灌肠-作为结肠镜的辅助方法;1管壁边缘毛刺状、锯齿状、小龛影、小充盈缺损;2粘膜紊乱、颗粒样改变3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铅管样;
诊断:
慢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要考虑;
结肠镜或钡灌肠符合上述标准的一条、粘膜活检符合;
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克隆氏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后可以诊断;
症状典型但无典型X线或结肠镜表现列为疑诊;
鉴别诊断:
慢性细菌性痢疾-粪便检查可培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有效;
阿米巴肠炎-病变多位于右侧结肠,潜形性溃疡,粪便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甲硝唑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血吸虫病-多有肝脾大,粪便可见血吸虫卵、孵化毛蝣阳性;
大肠癌-指诊可触及肿块,结肠镜和钡灌肠可以鉴别;
IBS-粪便有黏液无脓血,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治疗:
糖皮质激素-活动期的控制;适于重型和爆发型患者;
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后大多数到达结肠,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 5-ASA和磺胺吡啶,前者是有效成分;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餐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再障,定期复查血象;不能耐受可以使用5-ASA缓释剂(美沙拉嗪),疗效相同价格昂贵;适于轻型、中型、重型激素控制的患者;主要是缓解期治疗;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手术治疗-并发癌变、内科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激素的副作用、肠出血、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全结肠切除+回肠造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