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造价实操学习|招标控制价和标底
在招投标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价格概念叫做招投标控制价,就是把招投标活动的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还有标底的概念来表示工程项目的市场预估价。两者有什么区别?
贯彻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客观需要。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是工程招标实践的产物,是为解决标底招标和无标底招标问题而产生的。为规范招投标市场,促进各省市控制最高限价规定的统一,新规范中,为解决标底招标和非标底招标问题,新招标模式中不再使用标底招标的称谓,统一定义为“招标控制价”。
1.在时间操作上,采用标底招标有很多弊端:
(1)在设置标底时,容易出现标底泄露和暗箱操作的问题,从而失去招标的公平公正。
②编制的标底一般为预算价,科学合理性较差。难以考虑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造价的影响,容易与市场造价水平脱节。
③以标底作为衡量投标人报价的基准,导致投标人竭力迎合标底。往往招标过程体现的不是投标人实力的竞争,而是投标人编制预算文件能力的竞争,或者是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招标策略”的竞争。
2.标底招标和相应的无标底招标也有许多缺点:
(1)容易出现招标串通,各投标人哄抬价格,给招标人带来投资失控的风险。
②低价中标后容易偷工减料,不顾工程质量,以降低工程成本;或者先低价中标,再高索赔。

3.与标底招标和无标底招标相比,招标控制价具有明显的优势:
(1)有效控制投资,防范恶性竞价导致的投资风险。
②透明度提高,避免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
(3)所有投标人均可自主报价,公平竞争,符合市场规则。投标人自主报价,不考虑标底。
④设定控制上限,尽可能减少招标人对评标基准价的影响。
4招标控制价与标底有明显差异:
(1)招标控制价是事先公布的最高价。招标价格不会高于招标控制价。标底是密封的,开标招标后的公告不是最高限价。投标价格和中标价格都有可能突破标底。
(2)招标控制价只起到最高限价的作用,所有投标人的报价均低于此价。而且招标控制价不参与评分,在评标中也不占权重,只是作为具体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参考。标底一般指评标过程中的评标,即复合标底A+B模式,在评标过程中占有权重,所以标底影响投标人中标。
③评标时,投标报价不得超过招标控制价,否则投标将被拒绝。标底是招标人期望的投标价格,越接近投标价格越容易中标。当所有投标价格过低或过高时,业主可以宣布投标失败而不承担责任,但过低的情况在工程中几乎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