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鼠乐园实验,很好了说明了,为什么穷人更容易药物成瘾

2023-07-29 00:46 作者:灵遁者国学  | 我要投稿

导读:老鼠乐园实验,很好了说明了,为什么穷人更容易药物成瘾。尤其是美国这样的国家,在肯辛顿大街上的赢君子们,大多很年轻,他们药物成瘾,很多都是家庭贫困,有原始家庭障碍的人。

老鼠乐园实验

老鼠乐园实验(rat park experiment)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鲁斯·亚历山大(Bruce K. Alexander)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实验,用以探讨物质成瘾的根源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该实验通过对老鼠进行长期观察,发现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物质成瘾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人们重新认识物质成瘾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老鼠乐园,颠覆成见的成瘾。成瘾实验中的老鼠、老鼠乐园和鼠箱。在谈到物质成瘾时,大部分人直到现在仍认为其原因是成瘾者无法抗拒特定物质,这种观点由来已久。

布鲁斯·亚历山大为白鼠建造了一个五六平方米的住所,里面温度适中,有充足的美味食物和老鼠喜欢的玩具,还有交配对象,也就是说,这里提供了所有满足白鼠内在和外在需求的条件。三名实验者形象地称这所老鼠房舍为“老鼠乐园”。


接着,实验者将两种水放在老鼠乐园中,第一种是普通的水,第二种是加入了吗啡的水。实验者发现,老鼠们都排斥喝第二种有麻醉效果的水,即使加入大量糖也无法令这些老鼠对第二种水成瘾。而令人惊奇的是,在对比试验中,住在拥挤的笼子中的老鼠却喜欢喝加吗啡的水,以至成瘾。

加上相关的一系列实验似乎都在暗示:当人或动物所有的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是不大可能对一种物质成瘾的,即使成瘾了,其戒断症状也并非想一般人认为的那样难以忍受。

这对当时的禁酒运动乃至禁毒工作发出了挑战,因为这项实验并没有显示某种物质容易取得与它使人成瘾这两件事之间有特定关系。


老鼠乐园实验的基本思路很简单:将一些老鼠放在空旷而富有刺激性的“乐园”里,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水源、游戏器材等各种享受,然后用可自由选择使用的毒品来引导多数老鼠形成成瘾。相反,在严重拥挤、食物稀缺、游戏器材匮乏的条件下,老鼠则更容易受到毒品的依赖和损伤。

实验结果显示,养在有刺激环境中的老鼠不再追求药物,而是愉悦地生活在自己的“乐园”里;而那些被养在拥挤、单调、无聊的环境中的老鼠则容易成瘾,甚至死于自杀或由药物引起的疾病。这说明,在刺激充足、满足需求的环境中,精神因素对物质成瘾的影响远比毒品本身的影响更加重要。

根据老鼠乐园实验的结果,布鲁斯·亚历山大提出了“社会学说(social model of addiction)”,认为社会和环境因素是决定个体是否成瘾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不是只有个体因素。这个理论挑战了过去把物质成瘾视为“纯粹个人行为”的传统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解决和预防物质成瘾问题。


除了对物质成瘾问题的影响和治疗,老鼠乐园实验还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问题有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应该注重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这种思想在健康社区、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老鼠乐园实验通过对老鼠的实验观察,揭示了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物质成瘾的影响,提出了“社会学说”理论,为人们重新认识物质成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艺术家灵遁者书籍《探索生命》。

《探索生命》为灵遁者科普四部曲之一,其他三本为《变化》,《见微知著》,《重构世界》。为灵遁者必读书籍。


老鼠乐园实验,很好了说明了,为什么穷人更容易药物成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