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可口可乐,为何在印度不受待见?
肥良啊。
大伙都知道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但知道印度一直对对外资不友善的小伙伴,好像并不多。
就在前几天,印度那边就闹出了个大新闻:
说是小米印度分部被印度当局冻结了大量资金,48亿RMB或将打水漂:
冻结资金就算了,印度还提出了一个极其过分的要求:
据印度《经济时报》13日报道,印度政府要求中国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CEO、CFO、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职位。
反正就是很离谱很魔幻,但这件事发生在印度,又有点合理。
实际上,印度背刺外资的事,在过往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外资对于印度而言,简直就跟韭菜一样,等成熟了就使劲割。
因此印度也被一部分网友称为“外资坟场”。
今天咱们要讲的事情,也和这座坟场有关。
话说在今年3月,印度宣布复活一款消失了约20多年的印产可乐品牌:坎帕可乐(Campa Cola)
坎帕可乐的重新归来,令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印度可乐不仅模仿后者推出了可乐、柠檬、桔子味产品,而且价格卖得还便宜。
20卢比(约1.75元)能买到2瓶200毫升的坎帕可乐,比可口可乐要便宜一半:
不仅如此,坎帕可乐还在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上展开猛烈的营销。
力图激起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支持国货,抵制外来的可口和百事。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
可口可乐没有什么反制措施吗?
别说,一向很活跃的可口可乐,意外地没有什么激烈的反抗行为。
估计是被印度整怕了。
为啥我要说可口可乐被印度整怕了呢?
因为从可口可乐进入印度开始,就不断被印度当局和印度百姓嫌弃、排挤,甚至栽赃陷害…
故事要从1949年说起。
1949年,可口可乐正式进入印度市场,一进来就深受印度百姓的喜爱,毕竟印度天气比较炎热,能喝到冰可乐自然是极好的。
那看到可口可乐赚大钱,印度一家名叫帕尔(Parle)的本土饮料公司就坐不住了。
起初,帕尔公司去举报可口可乐有违规行为,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可口可乐居然是守法好公民,于是只能作罢。
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然现有的法律治不了你,我就新颁布一个法律规定整你。
于是在1974年,在印度100多名议员的签名下,印度出台了一个神奇的《外汇管理法案》。
根据这个法案规定,任何外资公司想在印度运营,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0%,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公司必须交出60%的股份。
直到现在,这玩意还在坑着咱们小米
而且该法案要求的不仅仅是可口可乐的股份,还有可口可乐配方的60%。
这下可口可乐蚌埠住了,你要钱就算了,还要配方,这不是赶尽杀绝吗?
于是在1977年,可口可乐愤而退出印度市场。
而在可口可乐推出后,印度的可乐市场空了出来,前面咱提到的坎帕可乐也于这个时候诞生,并趁机抢占了印度可乐市场。
然而生意场上并没有永恒的敌人,商人永远是以利益为先的。
1991年,印度人看着日渐颓废的经济,想着这样下去可以不是办法,这以后还怎么割韭菜(吸引外商投资)呢?
于是他们启动了经济改革,废除对外资的严格限制。
在废除这个外资限制后,记吃不记打的可口可乐也果断回头,于1993年重回印度市场。
重回印度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如脱缰的野马一般野蛮生长。
而坎帕可乐也因为味道、渠道、知名度等问题根本就干不过两大巨头,最终只能退出市场,直到今年才复活。
这时候的可口可乐,还以为印度终于肯放自己一马,不再为难自己了。
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进入新千年后,可口可乐总是和印度的一些社会问题纠缠不清,招来印度百姓的反感。
2001年,为了抗议美军在阿富汗的暴行,印度极端分子炸毁了印度南部的可口可乐工厂:
除了遭遇恐怖袭击,可口可乐还曾因为被指控“破坏当地环境”,而被印度人民强烈抵制。
2003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一座工厂被指控过度用水、污染环境。
2004年,当地官员下令关闭了这个工厂,理由是它导致附近村民可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印度北方的一个可口可乐工厂也遭到当地居民的抗议。
他们认为可乐工厂导致了当地水荒,工厂排出的废水还污染了土壤、河流,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工厂。
2004年11月,成千上万的人在可口可乐工厂前示威,并发生暴力冲突,警察逮捕了300多人才把局势控制。
今年3月,当地居民又发起了无限期“警惕”可口可乐运动,并在工厂门前搭起大帐篷,日夜抗议。
可以说,印度人从未信任过外商,再加上美国在新千年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导致印度人对可口可乐压根没什么好感。
可口可乐似乎与印度民族工业成为对立面,对可乐的态度成为一个政治因素。
然而真正让可口可乐和印度走向彻底对立的,是发生在2006年的“毒可乐”事件。
印度非政府组织“科学和环境中心”发表报告称,在印度12个省份进行抽样化验显示,可口可乐和百事公司的饮料中含有杀虫剂,而且剂量不低。
印度最高法院要求两大公司公布配方,否则将在4周后全面禁售可乐。
印度典中典之借题发挥想抢配方的行为,让可口可乐回忆起30年前的黑暗往事。
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只能找国外独立实验室化验,证明自己的可乐合乎印度和国际的标准,并不存在农药超标问题。
然而被煽动起来的印度人完全不管这些,他们不仅集体抵制可口可乐,还上街打砸带可乐的店铺和自动贩卖机,甚至将可乐当作杀虫剂,在印度的农田上播撒。
2009年,印度又推出了一款牛尿饮料,引起人们的疯抢,因为其宣称比可乐有益健康:
虽然这次可口可乐和印度谈拢了,没出卖配方,但其在印度的声誉已经严重受损。
此后可口可乐加强了在印度的宣传攻势,包括但不限于请阿米尔汗等名人来代言。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扳回了口碑,但在印度的个别地区,依然不允许售卖可口可乐。
然后就又过了17年,今年印度又对可乐下手了。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印度屡次搞可口可乐,它还是对印度市场不离不弃呢?
其实原因很好理解:
就是印度人口太多了,人多市场自然就广阔,潜力大,可口可乐它们就不愿意割舍。
但印度实在是一个“处不熟”的国家,这里自上而下充满着对外商的不信任(产品倒是用得很爽),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反咬你一口,让你不死也掉层皮。
虽说刚复活的坎帕可乐味道依然不如可口可乐,但如今印度如此高涨的民族情绪,未来会不会掀翻可口可乐?让我们拭目以待好了~